“對,汴河碼頭。”趙頊不由得眼前一亮。
汴京城二百萬人的吃喝拉撒,基本都是靠著汴京碼頭的百姓來週轉的。
他們乾的都是體力活。
“你們可知汴河碼頭河工們一日的伙食費大概是多少?”
韓絳站出來,說道:“臣曾經去調查過,一般的河工一天只吃兩頓飯,早晨或半晌一頓,大概八文錢。午時或黃昏還有一頓,大概十二文錢。一天大概要二十文錢左右!”
“能吃飽嗎?”趙頊又問道。
“他們做的都是力氣活,吃不飽便灌個水飽,畢竟要養家湖口呢!至於汴河旁的百姓,比他們可能要強一些,大概一頓飯二十文左右。官家是想給他們送糧?”韓絳問道。
韓琦無奈地說道:“送糧恐怕不行,他們還是不捨得吃,寧願將其存下來或換成銅錢。”
趙頊微微一笑。
“朕不是給他們送糧,而是給他們送飯,還送到嘴邊,看他們吃不吃?”
此刻,趙頊的心中已經有了主意。
……
兩日後。
汴河碼頭附近,出現了數個大棚。
棚內開灶支鍋,有師傅在蒸米蒸饅頭,切菜炒菜。
一旁,還有禁兵看護,不多時便冒起了炊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來往的百姓們都甚是好奇,不知為何會在這裡做飯,也不知這飯到底是做給誰吃的。
片刻後。
開封府府尹楊左來到大棚前。
他見很多百姓都圍在前面,不由得高聲道:“諸位鄉親父老,吾乃開封府府尹楊左。”
“官家感念汴河旁的百姓為汴京城輸送各種物品有功。經朝廷決定,將在汴河旁,開設二十個飯棚,名為自助飯棚!”
“任何百姓,只需花八文錢,便可領到一葷一素兩份菜與一碗湯,米飯和饅頭則不限量,能吃多少便可以吃多少。”
“但是,不能帶走,不能浪費,發現者,永久取消在自助飯棚吃飯的資格。
……
很快,一個牌子掛了起來:八文錢管飽餐,饅頭米飯不限量。
與此同時。
一筐筐饅頭米飯都搬到了桌子上,還有一大鍋雞蛋湯,其中的兩道菜,一道為蘿蔔翠,一道為肉片菘菜。
僅僅這兩份菜,都不止八文錢了。
“大米和饅頭隨便吃,這是真的嗎?”一名漢子問道。
掌勺的廚子說道:“真的,只要你肚子大,將這一筐饅頭全吃了都行。咱們大宋富了,官家是希望沒有一個人再餓肚子!”
八文錢管飽餐,顯然是賠錢的。
但趙頊願意,惟有此,才能迅速消耗大量的糧食,且提高了底層百姓們的幸福程度。
吃飽喝足的百姓,是不可能去想著要偷盜殺人、造反幹壞事的。
汴河旁的百姓們,基本都是體力勞動者,最能消耗的便是碳水。
像趙頊,一頓飯吃兩個饅頭或一碗米飯,基本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