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聽到這個訊息後,心中感慨萬千。
其實,這是大宋實行農兼商法後,大多數百姓解決暫時溫飽後的一種群體顧慮。
兩三年前,百姓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第二天的伙食都不知去哪裡找,根本沒人去想老了怎麼辦。
但是現在,大宋不斷施行新法。
孩子有書讀了,百姓有事做了,故而將注意力放在了養老問題上。
之前,蔡京曾經提過讓老有所養,但並未落地執行。
而今,這個問題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一時間,民間竟對朝廷產生了一股怨氣,認為變法的根本應該是為天下百姓解決問題,但現在根本沒有解決。
一些正義感十足的書生,甚至以寫詩或演講的形式,建議朝廷應該改變新法思路,一切從百姓的切身利益出發。
這一日。
韓琦、曾公亮和富弼三人出現在垂拱殿中。
“官家,如今民間流言四起,很多年輕書生都主張變法之道應該傾向於百姓利益,若再不進行制裁,恐會生出事端呀!”韓琦說道。
曾公亮緊跟著說道:“臣以為,這些人就是吃得太飽了,百姓養老問題,自古有之,不是靠著一次變法便能解決的!”
“臣附議!臣認為我大宋如今的言論管理有些過於輕鬆了一些,一些不懂裝懂的讀書人妄議朝政,會將一些百姓帶歪的。”富弼也拱手道。
趙頊微微點頭,想了想後說道:“百姓的嘴巴,堵是堵不住的,還不如讓他們說個痛快。有問題,不見得是壞事!”
“你們速速擬一道旨意,稱朝廷將放開言論,調查當下百姓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人人皆可暢所欲言。然後讓御史臺將這些資訊匯總整理,能解決的,咱們一併解決!”
“臣……臣……遵命。”
三人愣了一下後,才紛紛拱手應答。
在以往,民間出現詆譭變法的事情,官家一般都是要下令嚴懲的。
這一次卻再次放開言論,有些出乎三人的意外。
趙頊見三人都有些迷惘,笑著說道:“當下的大宋,就像是一棵茁壯成長的大樹,如今大樹的主幹已經能夠抗擊一切災害意外了,該是讓那些細下的枝椏也強大起來了,朝廷變法的方向,確實該朝著百姓的基本生計問題上傾斜傾斜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人頓時恍然,大宋的變法確實已經走向下一個階段,該考慮百姓的基本生計問題了。
很快,旨意一出,便引發了汴京城百姓的一場狂歡。
無數百姓將自己的意見呈遞給開封府或御史臺。
當然,也有些很奇葩的建議。
比如,有人建議,禁止驢車、馬車走上汴京城主街道,因為它們隨地拉屎撒尿,將街上搞得臭氣難聞。
有人建議,朝廷應該在城外多建幾座寺廟,增多度牒個數,讓更多不再貪戀紅塵的人出家。
還有人建議,應該不再以科舉定功名,應鼓勵更多的大商人擔當朝廷官員。
……
奇葩的建議很多,基本都被御史臺過濾掉了。
御史臺要蒐集的乃是來自百姓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共性難題,且側重於窮苦百姓。
這些問題才是朝廷應該率先解決的。
七日後。
御史臺將百姓提供的問題進行數次篩選後,提取了反饋最多的五個問題。
其一,窮苦人家無錢看病。
汴京城雖然腰纏萬貫者很多,但也有窮人。汴京城的房價與物價都遠高於其他城市,尋醫看病的價格自然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