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王安石的五宗罪 (第2/2頁)

推薦閱讀:

富弼呈上彈劾奏疏。

權知壽州軍州事,即壽州通判,相當於壽州二把手。

壽州治下共有四縣,這意味著除了位於壽州州府所在地的壽春縣外,其餘三縣縣令都彈劾了王安石。

趙頊開啟奏疏,認真看了起來。

“自王安石知壽州事以來,屢破律法祖規,以變法之名行狂悖不羈之事,臣等無法與其共事,其大罪共有五條……”

第一罪:傲慢專權,無法無天。

自從王安石得到官家親口許諾的“壽州自治,中書及三司條例司無權干預,直接向官家彙報”後,便以此為名,行莫名之事,下達變法之策不與任何人商量,也不考慮民心民意。與其意見相背的官員,張口就罵,儼然是一個割據一方的土皇帝……

第二罪:任人唯親。

只重用完全聽其指令的官員。如下蔡縣縣令吳遠,只因沒有完全貫徹他的新法措施並提出質疑,王安石便強制讓其稱病在家,然後重用下面的一位縣丞行縣令之事……

第三罪:夙夜不休,折騰官員。

不分日夜,召集下屬開會,遲到或缺席都會遭到打罵,整日讓官員們立軍令狀,佈置的任務極多極難,官員們根本無法完成,各個對其怨聲載道……

第四罪:亂軍政、毀民政,名為變法,實為亂政。

其表面是為國為民,其實只為自己的名利,一日施行十幾道新法,將壽州的賦稅、徭役、錢穀、獄訟之事全都搞亂了……

第五罪:藐視祖宗之法。

王安石曾在知州大堂公開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荒謬言論,氣得壽州的幾位大儒怒斥其為小人,更有一位年過七旬的大儒,因此話而口吐鮮血,性命垂危,至今癱瘓在床……

……

趙頊看完這五條罪狀後,並沒有太大反應。

這份奏疏和王安石那份抨擊大宋君臣的《本朝百年無事札子》,簡直就是小兵見閻王,無法相提並論。

並且,這幾條罪名都在趙頊意料之中,都像是王安石能幹出的事情。

趙頊唯一擔心的是,壽州的二把手和三大知縣都反對王安石,壽州會不會發生暴亂。

趙頊看向富弼和韓琦,問道:“二位怎麼看?”

富弼拱手道:“依照王介甫的做事風格,前四條罪名一點都不稀奇,臣擔心的是第五條,他竟然說出這種話,不嚴懲不足以平天下讀書人之憤!”

“是啊,官家,這……這等冒犯聖人之語,實在過於囂張跋扈,他王安石還真將自己當作聖人了!”韓琦也頗為不滿地說道。

論語有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這是千年來傳下的古訓,其威嚴甚至超過了皇權,是每個人的做事準則。

但王安石卻說,天象變化不必畏懼,祖宗規則也不必完全效仿,天下人的言論更不必放在心裡。

在大宋,人們都信奉君權神授。

民間出現乾旱或洪水,君王都要去祭天,嚴重情況下甚至還要寫罪己詔,因為這是上天示警。

至於祖宗之法和天下人之言,更是君王與官員都非常看重而不敢忤逆的。

趙頊作為皇帝,且擁有當代的科學知識,都不敢說出這種話,沒想到王安石卻說出來了。

趙頊想了想,道:“朕不能只聽信一家之言,你們回去再調查調查、商量商量,另外每月十日前,王介甫都會呈奏疏、彙報壽州情況,朕看他如何解釋。”

當即,富弼與韓琦拱手答是,然後退了出去。

喜歡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請大家收藏:()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說: 詭舌神探 去三國直播 西域風寒 地中海霸主 北國諜影 大唐:開局被李世民偷聽了心聲 執局 高明的蘇婉 重生之關東匪王 全能基地 傷宋 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 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 貞觀第一婿 權晉 抗戰的血1931 開局就帶唐太宗造反 小將很囂張 亂晉春秋 封壇驚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