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
壽州通判胡廣義聯合三大知縣彈劾王安石的五宗大罪就傳遍了朝堂。
那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就像一桶火藥般,將朝廷百官的怒火全都炸了出來。
王安石人緣本就不好。
如今說出這種狂悖之語,罵他就代表著正義,許多官員自然不會放過他。
第二日一大早,趙頊的御桉上就堆起了高高的奏疏。
中書、三司、御史臺、樞密院、大理寺等,沒有哪個衙門不罵他的,甚至有人將舊賬也翻了出來。
有人罵他是偽君子,說此話只是為了譁眾取寵,標榜自己是聖人。
有人罵他變法誤國,整個壽州都被他害了,希望官家能罷免其所有官職。
有人罵他大奸似忠,心藏狡詐,朝廷用他,乃是誤天下蒼生。
還有人直接在奏疏裡講,不願與其同朝為官,若王安石繼續為官,他便辭官歸隱山林。
……
總之,基本沒有講王安石好話的。
文人的嘴和筆,比刀槍劍戟厲害多了,看似溫文爾雅,其實是殺人誅心。
趙頊翻閱奏疏,越來越煩悶。
他又翻開一道奏摺,低頭看到署名:司天監。
司天監,比其他衙門罵的更兇,稱王安石乃禍國殃民、欺世盜名之奸人,就差要趙頊將王安石立馬凌遲處死了。
“連司天監都來湊熱鬧了,還罵這麼狠,這關他們什麼事兒!”趙頊氣憤地將奏疏摔在了地上。
摔完,趙頊轉念一想。
王安石那句“天變不足畏”最針對的不就是司天監嗎?
司天監承擔著觀察天象,頒佈禮法的重任。
自秦漢以來,司天監的地位一直很重要。
每當天有異象發生,皇帝都要問詢他們,天生異象會不會影響皇家氣運,會不會影響百姓民事。
這時,司天監便會出面,先講一套無人能聽得懂的玄學,然後再告訴皇帝要多結善緣,不可讓上天動怒,需要去宗廟祭祀……
而今,王安石卻認為不用懼怕天象變化。
如果官家真相信了,那司天監瞬間便會從一個大宋最受人尊敬的油水衙門,變成可有可無的清水衙門。
這相當於砸了他們活命的飯碗,他們怎能不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