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內。
韓琦望了望趙頊,又看了看唐介,說道:“臣以為,御史中丞王陶之罪並不算大罪,但當下確實已不適合再呆在御史臺了。”
御史臺一眾官員被趙頊批評後,沒了銳氣與鬥志,稜角也被磨平了許多。
趙頊點了點頭。
“確實如此。那還有何人可擔御史中丞之位?”
富弼道:“若要御史臺繼續監察有術,直諫有據,必須要找一個擔任過御史且做事老練的官員來負責。”
富弼話音剛落,就感覺背後有四道寒光襲來。
他一回頭,正是韓琦、曾公亮、文彥博、歐陽修四人那想要殺人的目光。
富弼轉念一想,連忙噤口。
他只是實話實說,但此話一出,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人便是唐介。
大宋朝,沒有人比唐介更適合做御史中丞。
這時。
韓琦笑著補充道:“若不是子方身體有恙,他定是最合適的,而今看來只能另覓人選了。”
韓琦輕輕鬆鬆一句話,便將唐介排除在外了。
唐介哪能看不出來。
但他早已無心御史中丞之職。
他自認,無論在哪裡,自己都能行御史之責。
上到皇家帝王,下到文武百官,沒有他不敢彈劾的。
更何況,他心中早已有了更為合適的人選。
唐介淡淡一笑,拱手道:“官家,臣舉薦曾擔任過常州知州、度支判官,當下在汴京待職的王安石擔任御史中丞!”
“此人淡泊名利,政績出色,且對御史臺職務甚是瞭解,撰寫奏疏的本領,也是百官的表率……”
王安石!
一聽到這個名字,韓琦、曾公亮、富弼、文彥博、歐陽修五人瞬間都不淡定了。
韓琦連忙搖頭道:“不可不可,王介甫絕不適合做御史中丞!”
“有何不適合?”唐介追問道。
“此人雖在地方任上政績斐然,且通曉一些治國之策,但偏拗自用,最喜故弄玄虛,若他入主御史臺,那諫官之言就會變成他的一家之言!”
“臣也覺得他不合適!”歐陽修也開口道。
“臣附議!”
“臣附議!”
“臣也附議!”
富弼、曾公亮、文彥博三人幾乎同時說道。
仁宗時期,王安石便名聲在外。
但凡和王安石打過交道的官員,都有一種感慨:此人確實有大才,但不宜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