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卻自己的形體,拋棄自己的耳目耳謂聰目謂明,此即人與外界之聯絡),擺脫形體和智慧的束縛,與大道融通為一,這就叫坐忘。
“三先生所言不虛,但卻有漏。”
書院二弟子顏思微微搖頭。
吳道也知道自己的答案有失偏頗,不由問道:“不知先生心中何謂坐忘?”
顏思說道:“欲坐忘,先心齋,當年儒聖曾經和顏子說過一則心齋的故事……”
顏子向儒聖請教,遊說專橫獨斷的衛國國君的方法,儒聖叫他先做到“心齋”。
顏子向儒聖問道:“何謂心齋?”
儒聖說:“伱先齋戒,我再告訴你。”
顏子詫異說:“我家境貧窮,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喝酒吃肉了,這算是齋戒麼?”
儒聖答道:“這是祭祀的齋戒,而不是心的齋戒。”
顏子問:“夫子,何為心的齋戒?”
儒聖回答:“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即心神專一,不用耳朵去聽世俗的聲響,而是用心聆聽內在的自己,進而瞭解氣脈的執行。
清淨你的心,去除任何嗜好與慾望,洗淨汙濁的思想,棄絕聰明智慧以及各種思慮,無思無慮,無嗜無慾,與道合一,心無二想。
摒除雜念,達到空明的境界,稱為“心齋”。
“原來如此,欲坐忘,先心齋。”
吳道點頭讚歎,若有所悟。
當初,他也曾向監正老師問過何謂坐忘。
監正老師笑而不語。
他再三詢問後,監正老師笑罵讓他先回去齋戒三日,不近女色。
他不解其意。
只以為是監正老師是讓他不要好高騖遠。
他的修為還沒有到達需要考慮坐忘的地步。
現在,看來監正老師真正的意思不是讓他真正齋戒,而是讓他心齋。
吳道忽然想到。
此後,監正老師一直將他關在地牢裡,估計也是存了讓他心齋悟道的意思。
偏偏他還一直罵監正老師不當人子!
啊,監正老師,原來是我誤會你了啊!
聽了顏思所說心齋的故事,吳道頗有所悟,感覺修為又進步了一層。
感受到他身上的氣機變化,儒家三賢者都是心中一凜,監正弟子果真非凡。
只是略微提點,修為便有了長足進步!
顏思心性坦蕩,贏了第二問,也不介意做錦上添花之事,說完心齋,便開始說起坐忘。
“顏子心齋之後,頗有感悟,有一天跟儒聖說:“老師,我進步了。”
儒聖問道:“你的進步指的是什麼?”
顏子說:“我已經忘卻仁義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儒聖說:“好哇,不過還不夠。”
過了幾天,顏子再次拜見儒聖,說:
“老師,我又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