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塵微微頷首,確實如此,有了這個暗號,便有望招安墨家。
不過,具體該如何操作還是得先計劃一下,該從哪裡入手呢?
……
皇長子府中。
蘇幕遮心神退出法器,門外忽然有一道聲音傳來:“先生,殿下有請!”
蘇幕遮起身,往書房走去。
書房內,桌案上,蠟炬成灰,竹簡堆積成山,皇長子楊謙正埋頭工作。
原本清澈明亮的雙眼,此刻眼眶烏黑,眼中更充滿了血絲,雙眼紅腫,顯然楊謙已經很久沒有休息了,疲憊不堪,連武道有成的身體都有些支撐不住了。
蘇幕遮勸道:“殿下,治大國如烹小鮮,萬萬不能操之過急。”
“先生所言正是。”
楊謙點頭,道:“父皇巡遊天下,朝廷政務皆由我代為處理,身在這個位置,我才知曉父皇平時究竟肩負著何等重擔,實在是一刻不能放鬆。”
說話間,他深深嘆了口氣。
楊謙當然知道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意思。
烹煮小魚,需要油鹽醬醋恰到好處,但不能隨便翻攪它,否則它就爛了。
同樣,治理一個國家,也不能操之過急,過多地、隨意地人為干預,也不能鬆弛懈怠,而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恰到好處,讓國家在既定的規則下自發地良性運轉。只有如此,才能達到“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的至高境界。
這是一種高超的治國藝術。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道理全在書中,治國卻在書外。
楊謙放下手中毛筆,問:“先生,如何才能到達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境界?”
蘇幕遮道:“殿下,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第一要義是以正治國。”
“道祖在《道德經》中有言:以正治國,以奇治兵,以無事取天下。”
治國以正,就是要光明正大,不能搞歪門邪道。
治兵要“奇”,則要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用領兵打仗的“詭道”來治國是不行的,
而用治國的“正道”來領兵打仗也不一定行得通。
楊謙深以為然,他一直認為乾帝以武力治國,不利於帝國統治。
他推崇的是仁義治國,以正治國。
此刻,蘇幕遮所言正合他意,可謂是真正說到了他的心坎裡。
楊謙放下筆,請教道:
“如何治國,還請先生教我。”
蘇幕遮走著四方步,緩緩說道:
“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第一要義是治國以正,第二要義則是……”
喜歡兩界長生,從欽天監開始請大家收藏:()兩界長生,從欽天監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