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虎!”
等了半個時辰,終於等到自己。
趙清虎帶著大郎上前。
“趙清虎、趙大郎兩家一起上稅。”趙清虎道。
“好。”
那官吏見兩人穿著不錯,也沒為難。
拿起算盤對著皂冊扒拉了幾下。
丁口稅,一口人兩百文,不分老幼男女,趙清虎他們家,除了自家十四口人,還有九個奴僕,也是要上交丁口稅的。
一些大戶人家,隱瞞田畝數量,還要隱瞞奴僕、佃農數量,就是為了少交丁口稅。
趙清虎當初購買奴隸的時候,是在官府立契的,自然記錄在冊,需要上交丁口稅。
二十三口人,丁口稅就是四兩六錢銀子。
加上他們家佔地兩畝的豆腐坊,按照收稅標準,農戶小作坊,一畝地收二兩銀子,就是四兩銀子的稅賦。
他們家豆腐坊開了將近五個月,需要上交一兩六錢銀子,六十七個銅板。
不得不說,算的還挺仔細,還精確到了銅板的個位數。
趙清虎也沒糾纏,直接拿出了銀子。
六兩二錢銀子,六十七個銅板。
可憐他的錢袋,癟了不少。
趙清虎一直等到全村的稅賦上交完了,才帶著兒子們回家。
整體來說,這一次收稅還是無波無瀾的。
雖然官吏們吃了一些好處,還在村長家大吃大喝了一頓。
但是,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關鍵是,今年綠竹村用了堆肥,畝產增加了不少,稅賦對於他們來說,還不算是重壓,每家每戶也都拿得出來,這才沒有鬧出么蛾子。
王員外家的王管事,可比這些收稅的高明多了。
稻穀還在曬穀場的時候,王管事就來收租了,不看平均值,你家收了多少,一半拉走。
不過,官府也有官府的侷限性,畢竟人家收的是整個縣城的秋稅,能上門來收已經是福利了,有些小村子,還需要自己運去衙門呢。
當然,這幫傢伙下來收稅,少不得要收一些額外好處,一頓有魚有肉有雞有酒的席面是不能少的。
也是大淵朝目前還是輕徭薄賦的大方向,農戶能夠承受,只要不是懶漢,各家都能拿出來,還有結餘,自然沒人敢冒頭鬧起來。
民不與官鬥,不到萬不得已,即便是綠竹村這種將近兩千口的村子,也不會跟官府之人鬧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