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是戰是走?是去是留?
洛陽城外的魏軍大營之中,陳泰內心陷入了苦惱的掙扎。
他奉命守衛洛陽,但洛陽卻在他抵達之前已經失陷,而司馬昭現在又要求他不惜代價將之奪回,可姜維大軍的到來讓這個瘋狂的命令也變得不切實際。
和蜀軍決戰,他不是不敢,而是被自身的理智所阻撓。
對方的主帥是姜維,隴右時期便多有交手,彼此都再熟悉不過。姜維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放眼西蜀陣營之中無人可比,是毫無疑問的獨一檔。
沒有山川險峻、堅城雄關、深溝高壘,他如何能抵擋姜維的進攻?
進不能收復洛陽,戰不能破敵制勝,大軍羈留此地又有何益?
除非……陳泰心中想到了一線唯一的希望,那就是此時尚在長安的司馬孚能夠不計自身生死得失,集結所有能動用的兵力離開長安,深入子午谷紮根下來長期切斷漢軍的後勤補給線。
但這樣的險仗怎麼能依賴一個已經七老八十的老頭子去做呢?不是渾身是膽且心志堅定的年輕人是絕對沒法完成這樣艱難的任務的。
請示淮南?這也不現實。
一來一去,費時糜久,等到曹髦和司馬昭做出決定,這邊的局勢恐怕已經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這些天,對洛陽的滲透也並不成功,大半死士都被守城的姜遠抓獲,成功混入城中的那一點人根本不成氣候,陳泰已經束手無策了。
眼下,為大魏保住此間的五萬將士,等待反擊的時機到來,才是他唯一能做的事。
陳泰決定退兵至南陽宛城,背靠荊州。東面的許昌和北面的魏郡都還留有防守的兵馬,至少可以防止蜀軍進一步擴張。
但這個決定卻遭到了荀愷等一大批魏軍將領的反對,理由無他,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家人親族留在洛陽城中。
“都督若臨陣不戰而退,豈不辜負陛下所託!國都淪喪,父母妻兒陷於賊手,我等又有和顏面立足於天地間?”
“荀參軍所言極是!請都督率我等與蜀軍決一死戰!”
“三軍皆願與蜀軍決死!”
陳泰沒想到自己的退兵的決定會激起部將們如此強烈的反對,他並沒有打算一口氣跑回淮南一無所成地向曹髦和司馬昭交差,雖然心中確實擔心那邊的君臣之間出現裂隙,但出於大局他還是決定先退守宛城以阻止蜀軍南下。
荊州的兵馬已經被王基、州泰等人帶去淮南協助討伐諸葛誕,自宛城、新野至襄陽一線現在都是基本處於不設防的狀態,如果姜維選擇揮師南下後果將不堪設想。
陳泰原本的計劃是自己在宛城堅守拖至冬季到來,在此期間河北和許昌各地嚴防死守,勿令蜀軍獲得糧食補給,則時間一長姜維必將面臨缺糧困境,到時候敵軍不擊自退,洛陽也可以趁勢恢復。
畢竟由於西蜀牢籠一般的地形,只要魏國不丟失東三郡,姜維大軍的糧草始終要經過秦嶺——潼關這樣一條彎曲漫長的路線轉運,其運糧困難程度絲毫不亞於從漢中進攻隴右時的情形。
而要保住東三郡,就不得不依靠與之唇齒相連的魏佔北部荊州。
陳泰等到將領們群情激奮的反對之聲稍稍平息一些之後,將自己所思慮的謀略向眾人說明,並指出如果他們能夠守住宛城阻止姜維軍南下,那麼最晚到今年年底蜀軍就不得不放棄洛陽往西撤退。
“等到那個時候,陛下和大將軍應該也已經平定了諸葛誕。來年開春,我大魏可舉傾國之力收復關中。”陳泰說道。
聽完陳泰這番話,眾人稍稍冷靜了一些,雖然一時仍無法接受放棄洛陽撤退,但至少已經沒有人再當眾頂撞陳泰發表反對意見了。
“明日趁蜀軍未到,我們便南撤吧。”陳泰說道,“宛城距離洛陽不遠,我們堅守在宛城也是一種不與敵寇妥協的表態,多少可以給洛陽城中的宗室和百官一些信心和希望。”
……
趙廣軍抵達的當天晚上,姜遠在南城樓守了一宿。
儘管陳泰軍後撤了十里,但他也沒有放鬆警惕,因為這一晚是陳泰重奪洛陽最後的機會。
雖然以陳泰的性格不太可能會做出這種冒險的舉動,但姜遠還是決定親自守過這一夜。
洛陽是曹魏的都城,陳泰軍中一定有不少將領有妻小家室留在城中,他不能不防這些人情急之下不遵陳泰號令,萬一真的被魏軍以下克上瞞著陳泰打進洛陽城,那自己這一番努力就前功盡棄了。
夜空之上,西方繁星明亮,彷彿昭示著季漢的興起。
望著遠處高坡之上魏軍龐大的營寨和閃動的星火,姜遠的臉上出現了自談判那日以來第一次發自內心如釋重負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