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說無疑,給我……給我上!殺了這個謀逆的叛賊!”
司馬越帶來的都是死士,他們可不管司馬乂是什麼身份,一個個拔出了寶刀,司馬乂警惕地看著這些人,心裡暗道,
“休矣,今兒恐怕凶多吉少了!”
不料,司馬越正要準備誅殺司馬乂,一個聲音傳了過來!
“不可!萬萬不可!東海王!不可殺了長沙王!”
司馬越扭頭一看,只見一人舉著火把,追了上來,原來是東海王府的內侍宦官潘滔,潘滔可是把司馬越從小服侍到大的宦官,司馬越對他非常信任,只見潘滔急急忙忙地追上來,把司馬越拉出了人群,小聲說道,
“東海王,萬萬不可殺了長沙王!”
“為何不可?”
“青史功過,都是由後人評說的,現如今,司馬乂和司馬顒兩方都有理,萬一後人把長沙王描寫成了忠烈之士,東海王如果把長沙王殺了,東海王豈不是就成了與司馬顒一起的竊國佞臣,遺臭萬年嗎?”
司馬越恍然大悟,輕輕點了點頭,道,
“此話甚是在理,不過此刻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孤當為之奈何?總不能再放了他吧!”
潘滔搖了搖頭,附耳道,
“放是不能放的,倒不如把長沙王囚禁起來,大開城門,讓張方入城,然後由張方去處置長沙王的性命!”
司馬越想了想,點了點頭,道,
“此計甚為妥善!”
說罷,司馬乂被司馬越的手下,強行扣下,塞進了馬車,軟禁於金墉城,司馬乂於金墉城每日悲痛欲絕,給皇帝上了一道詔書,其中寫到——
“臣不惜生命,保全大晉,每當夜晚,臣一想到如今大晉衰微,藩王強大,陛下也是孤單危急,臣輾轉難眠,如果臣的死,可以讓國家得到穩定,百姓得到安寧,那麼也是大晉一大幸事,但是隻怕臣的死,只是親者痛,仇者快而已,對於大晉,對於陛下,無濟於事。”
只可惜,司馬乂的這一道言辭懇切的忠義函書,卻被司馬越私自扣下,直到司馬乂身死,皇帝也沒有收到這份函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隨後,司馬越逼晉惠帝下詔,命令洛陽四門大開城門,放張方入城,果然,一切如潘滔所料,張方一入城,就急問司馬乂的下落,得知司馬乂被囚禁於金墉城,便命令郅輔帶三千兵馬前去金墉城捉拿司馬乂,此時的張方,又顯露出了“屠夫”的本形,他覺得一刀砍死司馬乂不足以解自己的心頭之恨,下令把司馬乂綁在柱子上,四周放上火把乾柴,烘烤了司馬乂三天三夜,直把司馬乂烤死!
受刑之時,司馬乂悲號痛哭,三里之外的人都能聽見,洛陽城的三萬將士無不痛心流淚,司馬乂身死當日,竟然有數千兵士集體自刎追隨長沙王而去,司馬越看見司馬乂受到如此虐邢,心裡也十分不忍,對於張方,平添了幾分恨意,但是事已至此,他司馬越已經沒有選擇了。
司馬乂將略有放,賞罰分明,很受士兵愛戴,士兵都願意為他驅使,多次以少勝多,力保洛陽,更何況長沙王忠烈果敢,一心想要匡扶大晉飄渺的王室,只可惜,功敗垂成,死於司馬越和張方的毒手,無比令人嘆息,死時年僅二十九歲,死時,沒有官吏敢前往收屍,只有劉佑和王瑚兩名部將徒步扶著司馬乂的喪車,一路大哭而葬……
司馬乂身死之後,在關中攻打司馬穎的秦州刺史皇甫重被部下反叛而死,不久,雍州刺史劉沈,安定太守衙博,新平太守張光,三路大軍合為一處共計三萬,起兵攻伐司馬顒。
卻說這劉沈,字道真,燕國薊ji四聲,音同冀)縣人,少有謀略,愛惜賢能,初始,劉沈被太保衛瓘舉薦為中正,司馬囧掌政之時,升遷為左長史,後來李特在益州反,朝廷命劉沈為侍中,假節鉞,與益州刺史羅尚一同攻伐李特,不料在路過長安之時,被河間王司馬顒留用為軍師,後來發現司馬顒其心不正,便暗中書信讓司馬乂舉薦自己為雍州刺史,藉以離開了司馬顒。
司馬乂臨死前的一個晚上,司馬乂和王瑚,祖逖ti四聲音同替)商議,讓劉沈攻打司馬顒,藉以調開張方圍困洛陽的軍隊,不想書信發出的第二日,司馬乂便遭到了司馬越的反叛,慘死於洛陽。
話說劉沈收到書信之後,對於司馬乂的忠烈和果敢,頗為感動,緊接著,又聽聞洛陽城破,司馬乂慘死司馬顒心腹大將張方之手,劉沈大怒,即刻聯絡衙博,張光二人,起兵三萬合軍一處,奔殺長安而來!
話說司馬顒在長安,只有萬餘人的守城兵馬,聽聞劉沈反,急忙令大將虞遵夔kui二聲,音同魁),韓濡領兵與之交戰,但是虞遵夔和韓濡不是劉沈的對手,連敗兩陣,逃回長安,此時長安只剩下了不到五千兵馬,司馬顒的大本營危在旦夕,司馬顒急發八百里加急,命張方領兵火速支援長安!
話說這長安究竟能否守住,誅殺了司馬乂的司馬顒命運又當如何,各位看官稍慢,且聽老生下回分解——
喜歡亂晉春秋請大家收藏:()亂晉春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