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亂晉春秋 > 第123章 甘季思首鼠兩端 陶士行清剿賊眾

第123章 甘季思首鼠兩端 陶士行清剿賊眾 (第2/3頁)

推薦閱讀:

李梁卻是言道,

“梁州地處荊州之西,如今我們跟王敦差了將近一個月的行程,縱然快馬加鞭也追不上他,依我看,我們應當襲擊王敦的大本營武昌,王敦全部兵馬都在外面,武昌幾乎就是一座空城,我們只要拿下了武昌,必然可以鉗制住王敦!”

樂道融反駁道,

“王敦如果拿下了建鄴,即便是我們拿下了武昌,又能如何!”

李梁不言,扭頭看著甘卓,只見甘卓面容緊繃,一臉愁容,額頭上冷汗直流,沉默少許,甘卓卻沒有聽從樂道融的,也沒有聽從李梁的,而是言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今譙王被圍困在長沙,依本都督之意,當率大軍進攻長沙,擊敗魏乂,解救出譙王,以圖後計!”

樂道融和李梁皆是力勸甘卓,甘卓不聽,定是要先攻長沙,不料鄧騫卻是突然跪拜在甘卓面前,痛哭道,

“大都督,譙王命下官來梁州之前,就曾囑咐過下官,如果大都督同意對抗王敦,當先派急兵保衛建鄴,皇上要緊啊!”

甘卓皺著眉頭,眼光閃爍,左右不能定下注意,許久,甘卓道,

“那就依李梁所言,來一招圍魏救趙之計,先攻武昌,長沙之圍,定然可解!”

樂道融和鄧騫俱是力諫甘卓率軍急行建鄴,甘卓不從,鄧騫和樂道融出了大帳,二人眼神相互交錯,心中之意,已然明瞭,二人遂仰天長嘆,道,

“大都督雖然決定起兵助晉,但是實際上,卻心中猶豫,並不願意與王敦為敵,採用了一條折中之計,唉……大晉……大晉休矣!”

果然,一切盡如鄧騫和樂道融所言,甘卓釋出檄文,列舉王敦罪狀,舉大軍向武昌殺來,武昌百姓得知,盡皆懼散,皇帝司馬睿得知甘卓助晉,大喜過望,封甘卓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梁州二郡,王敦得知甘卓起兵,怕甘卓抄了自己的老窩,心中也是惶恐不已,恰逢此時,甘卓的侄子甘印在王敦軍中充當奮威校尉,王敦便派甘印前去遊說甘卓。

甘卓率領三萬梁州雄兵,一路殺到豬口,此時甘印悄悄潛入甘卓軍中,遊說甘卓,豬口距離武昌只有三十餘里,可以說是一步之遙,但是甘卓卻以大軍遠來勞累為由,於豬口紮寨,任憑李梁,樂道融和鄧騫磨破了嘴皮,就是不再向前行軍半步,樂道融和鄧騫為此深為憂慮。

話說陶侃自被王敦調任到廣州之後,十分注重農桑,與百姓打成一片,還時常下地幹農活,以證其治,曾經有官宦子弟,於稻田中隨手拔了兩顆未成熟的禾苗,相互打鬧,被陶侃看見,陶侃呵斥道,

“你們都是官宦的人家,既然都不種田,何故要拿別人的稻穀玩耍!”

嚇得二人的父母連夜道陶侃的府中請罪,由此廣州的民風煥然一新,陶侃不僅注重農桑,還十分節儉,廣州盛產木頭和竹子,這些木頭都被用來製造大船,竹子用來製造小船,陶侃就連這些造船木頭和竹子的下腳料都捨不得扔,收集起來,以備後用。

在陶侃的府前,總是碼放著一百塊磚頭,陶侃在早晨的時候,把這一百塊磚頭運到書房內,傍晚的時候,又把磚頭搬運回府前,別人都不理解陶侃為何要這樣做,陶侃言道,

“我致力於收復中原的失地,不想讓自己過分的悠閒和安逸,恐怕將來天下有變,我難堪大任!”

陶侃說的沒錯,不久之後,王敦之亂爆發了。

朝廷有難,陶侃義不容辭,親率三萬廣州雄兵,點大將高寶,王昌,皮初,張光,苗光,吳寄,楊舉,蘇溫,馬鯭,高寶北上對抗王敦,不想行兵到了交州地界,陶侃遇見了一位老朋友。

陶侃知道廣州距離建鄴甚遠,所以日夜行兵,馬不停蹄,兵不卸甲,一路急行,行軍刀萬石口,見此處殺氣瀰漫,陶侃囑咐道,

“此處不降,當小心為上!”

眾軍領命,於是緩行,走到石口,只見一員大將橫馬朔刀,立在對面,身後是其數千以萬的兵士,為首大將,陶侃認得,正是杜曾!

陶侃拍馬而出,以馬鞭指著杜曾,道,

“杜曾!此番我不與你較量,朝廷有難,我當速速北上,你若是識相,當讓開此路!”

最新小說: 執局 高明的蘇婉 重生之關東匪王 全能基地 傷宋 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 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 貞觀第一婿 權晉 抗戰的血1931 開局就帶唐太宗造反 小將很囂張 亂晉春秋 封壇驚鴻 草原黑暴 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 夜金鑾 鐵道炊事兵 悠閒的穿越 明末好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