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匈奴楚王劉聰進軍洛陽的路上,見到嵩山之如此壯景,心生豪邁,遂決定登山禮祭,命三萬兵士把守嵩山的各路要道,不許任何人出入,自己則是帶著呼延顥,呼延翼等心腹登山。
劉聰站在嵩山山腳,遙見此山氣勢磅礴,風景壯麗,不禁讚歎道,
“真乃是天下第一山!”
說罷劉聰帶著千餘名兵士由大路登山,走到山腰,忽然看見旁邊兩峰疊錯之間,卻有一條青石小路,此路曲徑通幽,狹窄逼仄,最窄之處,只能容二人並肩而過,小路的盡頭,卻是被茫茫霧氣所籠罩,大有飄渺之意,劉聰問道身後的北宮純,道,
“北宮將軍,此為何路?”
北宮純恭敬地答道,
“此路,名曰通天路,此路也可通山頂,但是卻險峻異常,十分危險,自是少有人行,大王還是不要行之。”
劉聰輕輕點了點頭,正要離開,繼續前行,不料青石小路前,卻立著一塊一丈多高的青石,其形破落,草木半掩,青石之上似乎刻著幾行字,劉聰此時心情大好,不禁來了興趣,撇開眾人,走到青石前,道,
“把這雜草清理乾淨!”
待到軍士把青石打理出來,劉聰走到青石前,還未觀字,忽然一束晨光突然破曉而出,對映在這青石之上,劉聰心情大好,藉著這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端詳著青石上的字,但見青石之上寫道——
“淮南子——古往今之,四極廢,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同載,當有龍掛祥瑞,撫憐蒼生,統一華夏,立不世之功,成不世之業,通天之路,始於通天!”
劉聰哈哈大笑,道,
“妙!秒!好一句通天之路,始於通天!妙哉!妙哉!”
說罷劉聰回望眾軍道,
“你們可在此等候,看我來走走這通天之路!”
“大王!”
呼延翼慌忙道,
“小路艱險,不可莽撞而行!”
劉聰不以為然道,
“想我父皇,蟄伏晉朝幾十年,受盡艱苦,才立下現在的功績,想要辦成一件事,哪有很容易就獲得的!”
眾人苦勸,劉聰不聽,遂帶著兩名僕從登上了通天路,一路上劉聰意氣洋洋,只顧欣賞山巔美景,沿著小路,逐漸步入雲霧之中,目之所及不足一丈,好似騰雲駕霧,飛昇入仙一般快意,劉聰小心翼翼走了約莫半個時辰,仍是不到山頂,心中有些意興闌珊,便問僕人道,
“何時能到山頂?”
不料話音剛落,卻突聞身後有刀斧之聲,劉聰大驚,扭頭一看,說時遲那時快,迷霧之中突然閃過一把寒刀,當即劈死了劉聰兩名僕人,劉聰驚得腳下一軟,差點跌進小路旁的萬丈深淵,那人漸漸走近,迷霧散開,那人劉聰卻是不認得,只是身前身後,忽然站出來約莫十幾個人,手裡盡拿著兵器,劉聰驚呼道,
“汝等何人!殊不知我是誰!”
只見領頭那人瞥了兵刃,跪拜在劉聰腳下,道,
“西涼典校將軍張斐,在此恭候楚王多時了!”
劉聰看著那人跪拜,又聞是西涼兵將,心中稍安,不禁強撐著腿腳,昂首道,
“你們是北宮純的人?”
張斐道,
“正是!”
劉聰看著張斐,道,
“是北宮純讓你們在這裡侯著我?”
張斐仍然頭不抬,單膝跪地,道,
“正是!”
劉聰回望圍著自己的眾人,只見個個都是精武之士,手裡揣著利刃,但是跪拜的卻只有張斐一人,其他人都在謹慎地盯著自己的一舉一動,劉聰頓時明白了,長嘆一聲,道,
“我從太行山一路南征,一路勢如破竹,長驅直入,未嘗有過敗績,想不到今日,我竟然中了北宮純的詐降之計,真是可悲可嘆!”
眾人不言,劉聰看著張斐,道,
“既然如此,那就動手吧!”
哪知道張斐卻無揮刃之意,仍然跪拜在地,道,
“大王,末將在此恭候大王,並不是為了取大王的性命,這條小路直通山腳,那裡有末將給大王備好的車駕,敬請大王去軍中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