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李琮是因為李琮年紀最大,課也上的差不多了,又跟著薛三學了一些雜七雜八的,懂得多見識廣,而且對親爹還言聽計從,李隆基喜歡這樣的兒子。
他尤其喜歡聽李琮講張孝嵩大破拔汗那的實況,還有薛三駕著熱氣球恐嚇阿勒達的事兒,對於安西軍最新研發的弩陣十分神往。
李成器、李成義、李範等人也愛聽這些。大唐以武立國,李家的血脈裡就沒有不想建功立業的,最小的李業甚至提出要跟大侄兒一起去龜茲城,親眼見識一下大唐神弩陣的風光。
“哥,你這弩坊監作選的好啊,這薛三是個能幹的。”
李業朝李隆基伸出大拇指,對三哥的安排十分欽佩。
“弟弟我以前還覺得那小子會弄些奇巧手段討好人,什麼蒸酒、豬油皂之類的,沒想到您把他放去軍器監他就造出了神臂弩和熱氣球,還成了國之棟梁!難怪您只給他三年的時間在磧西,這有千裡馬也得有伯樂,不然千裡馬就只能在海州鄉下拉磨了。”
他這樣說,李隆基就哈哈大笑,對李業的奉承十分受用。
可不是他慧眼識英才嘛,挖出了薛三這一塊金疙瘩。
薛三這樣的人,放在京城鬥不過那群老狐貍,扔出去才能隨意發揮,是把得用的好兵器。
等三年過去,看看磧西的情況。
若真是局勢穩定,那便再送他去河北道,雖然最近契丹和奚國都遞了歸降書,但安東都護府那邊還是有人蠢蠢欲動,也需要好好震懾一番。
李琮可不知道他親爹正琢磨著要把他的“薛先生”再次發配出去,此刻他正低著頭,苦惱地看著在門口賴著不走的年幼弟妹,不知道該怎麼把這群孩子勸回宮。
父皇已經說了不讓他們過來,但各宮娘娘還是不死心,這裡面甚至還有他一母同胞的親弟弟李嗣玄。
李嗣玄年紀還小,雖然被封了甄王,但還是住在劉華妃的宮裡,今天他被帶來百福殿,肯定也是劉華妃的授意。
李琮嘆了口氣。
最近宮裡的武婕妤産下一子,父皇為其取名為“一”。他們這一輩的李家兒郎都循“嗣”字,他名嗣直,堂弟名嗣恭,太子為嗣謙,父皇忽然給九弟取名“一”,且不循字,前朝後宮的議論之聲喧囂塵上。
聲音最大的一種,說父王喜愛武婕妤産下的皇子,有意升武婕妤為惠妃,皇九子早晚會取太子位而代之。
當然,這些話都是在百福宮外議論的,皇帝在宮裡守孝,誰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長安城內的小道訊息滿天飛。
趙麗妃肯定是坐不住,但宮裡生了兒子的其他妃嬪也都是心急火燎——大家都是嗣,憑什麼武婕妤生的就是一?憑什麼!?
於是剛剛從百福宮勸走的守孝大軍又浩浩蕩蕩的殺了回來,李隆基不耐煩哄孩子,便打發長子代為處理。
他的確很喜歡新出生的皇九子,這孩子生的極秀美可愛,武婕妤又是他的心頭好,一時興起便親自取名為“李一”。
但這時候的李隆基,其實並沒有更換太子的想法。
皇九子再好也是個嬰孩,什麼聰明乖巧那都是比著嬰孩的標準說的,談承國祚為時尚早。
而且一年以來李琰也表現得不錯,勤學苦讀,尊師孝父,太子當的挑不出毛病。所以李隆基是真沒想到自己單純表達對兒子的喜愛,竟然會在朝野中引發這麼大的震蕩。
尤其是換太子一說,讓他忍不住想起了之前的那場厭勝風波,為了生兒子而借他潛邸的龍勢。
那時候都誰想生兒子來著?
在興慶宮牆根底下埋符咒……是不是為了做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