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材料還是要自己出,可不就是點磚頭草泥的東西,能花幾個錢?!
訊息片刻傳遍全村,748的門口很快排起了長隊,大家都想在冬天來臨之前給家裡修一座火炕,也讓家人能夠更舒服地度過寒冬。
接下來的半個月,整個橋東村都在大興土木。
泥瓦匠們在給村民免費砌火炕順便磨煉手藝,縣衙征伐過來的徭役在忙著修建橋東村的醬園。
託醬園的福,村口的土路也被升級成了官道,現在從橋東村可以直達豐嶽縣的碼頭,然後順著官河一路向西直達東都和長安城。
“很好。”
748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下給宋王捎帶點新産品也方便了。”
是的,748現在發現宋王真是個優秀的推廣渠道,什麼東西只要經過他的嘴巴認證,成為爆款那就是遲早的事,帶貨能力絕對一流。
比如最近易不靜在搞的那個“貴人宴”,一開始食客們都是奔著湯牢丸去的,人手一盤湯牢丸蘸蒜醬。雖然店裡天天人滿為患,但來吃酒席的卻一個沒有,軒福樓一整個檔次降級,從著名酒樓淪為開元年間的快餐店。
雖然快餐店也很賺錢,但易不靜出門沒少遭眼紅的同行奚落。
海味坊的那幾個東家逮著機會就那他做話茬,說他咂了他家祖宗的招牌,軒福樓也別叫什麼樓了,幹脆改個名叫牢丸食肆算了。
這種聲音,在軒福樓宣佈推出貴人宴之後,就消散的連點影子都不見了。
“軒福樓這貴人宴也太難訂了!”
有食客在門口抱怨。
“每天就只供一桌,人多的席面還要提前十日,你們怎麼就不能多做一點?”
門口的夥計一臉苦笑。
“我們東家也想啊!只是這貴人宴上的菜色都麻煩的很,從選料到烹煮,十天已經是最快了。要是趕上材料不全,那做不成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多了我們東家也賠不起啊!”
“客官您要是等不及,不如試試我們家的普通席面,裡面也有貴人宴的一些菜色,雖然肯定不如正席齊全,但滋味也很是鮮美呢,保證您在別家吃不到!”
食客也就是這麼一說,也沒有非貴人宴不可的意思,聽了夥計的推薦反而生出了幾分興趣。
“哦?真的有貴人宴上的菜色嗎?”
食客追問道。
“哪幾道是啊?你快跟我說說。”
於是夥計便把易不靜做的最好的幾道菜點了出來,並且一臉坦誠地告知食客,雖然菜做的是一樣的,但是原料肯定有所差別,給宋王吃的那道可遇不可求。
食客點頭,表示理解。
畢竟宋王可是皇帝的親哥,之前能做皇帝的人,給他吃的東西肯定不能和賣的一樣。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些特色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