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26章 請認準橋東村品牌!
748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培訓班剛開了沒兩天,來學習盤火炕的泥瓦匠們就出現了集體上頭的症狀。
上午練體能,下午學理論,大半夜了村裡還能聽到和泥的聲音。泥瓦匠們三三兩兩圍在一起,時而討論時而這個爭吵,說到激動處,拉高嗓門更是常有的事兒,搞得村裡的狗都因為失眠而熬出了黑眼圈。
“你這個火炕術還得教多久啊?再熬幾天你叔我也扛不住了!你看我現在站這兒都要打擺子了,下田沒一會兒就得睡著,你可快點教會他們吧!”
村正宋大全找748訴苦。
他最倒黴,因為他家就在薛大壯家前面,天天都能聽到泥瓦匠跑圈時候的號子聲。
這玩意聽一次兩次還挺新鮮,天天聽就有點魔音穿腦了。
更別說泥瓦匠們比748預想的還要卷,薛大壯給制定的學習計劃是每天5點起床,有泥瓦匠四點就從家裡一路跑來橋東村,天沒亮就開始熟悉草泥的手感。
還有的幹脆就不走了,借住在村裡的親戚家,每天在後山燒磚到半夜。
就……748也沒想到,它竟然在卷這條路上輸了。
也是沒辦法,資訊時代隨手一查便能獲取的東西,在此刻的大唐是想都想不出的美夢。
技術和知識,這麼珍貴的東西,平民獲取它們的渠道非常有限,難得有一個不拘條件無償教學的機會,而且還能學到一些從沒聽過的技巧,每一個泥瓦匠都視若珍寶。
他們真是把自己當成了不知疲倦的海綿,抓緊一切機會吸收消化,然後再把自己之前想不明白的地方向薛大壯求教。受他們的影響,薛大壯也開始熬夜加練。連去自動售飯機的次數都減少了,每天泡在系統空間裡查資料,自己還做了一本厚厚的筆記。
就在這樣濃厚的學習氛圍中,第一期火炕培訓班也進入了尾聲。
“也就這一兩天的事。”
748一邊給宋大全道歉一邊說道。
“為了補償大家,如果村裡最近有人想要砌火炕,可以在我這兒報名登記。反正這些徒工出師也是要核驗手藝的,就讓他們免費給大家砌火炕,不收工錢。”
這是薛大壯之前就跟泥瓦匠們說好的,雖然是免費教學,但也要給村裡一點回報,出師的時候技術必須過關,不然不能打著“橋東火炕”的名頭出去招攬生意。
是的,薛大壯還給火炕立了個招牌,凡是從他這裡學走火炕術的泥瓦匠都算“橋東派”,走去哪裡都不能給師門丟臉。
別說,這招還是挺有效果的,畢竟開元年間的匠人傳承就是這個模式。
有了師承,就像是有了根基一樣,到哪裡腰板都能挺直,給師傅家幹點活簡直天經地義。
於是宋大全宋村正喜滋滋地走了,雖然依舊頂著黑眼圈,可他走路的步子比之前輕快了不少,挨家挨戶去通知這個好訊息。
兩三天睡不好覺算什麼啊!?他們村現在可以免費砌火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