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造了一架能壓榨菽油的機關,每日都有村民去油坊榨油,風味也不比葷油差多少。”
“便是這豆油。”
李隆基一開始聽李成器講豆油,還以為和醬油一樣都是調味料,心裡也沒太當回事。
可等聽到後面的細細解說,原來這豆油和醬油完全不是一回事,醬油只能為菜餚增色添味,但豆油,竟然是可以替代葷油用的!?
李隆基大驚,李隆基高興。
“你說的豆油,可是像胡麻油的那種?”
他馬上追問道。
大唐有用胡麻榨油的油坊,不過胡麻油沒有葷油味香,又有強烈的氣味,所以更多用作燈油。
而且胡麻的價格也不便宜,一般百姓可不捨得吃。
“差不多吧,但是菽油沒有胡麻味重。”
李成器讓人開啟了油桶,將裡面的油液展示給李隆基看。
“生豆油是有腥氣的,但是燒熟了就沒什麼味道,比胡麻油更易入口。”
“菽子出油可多?”
“不多。”
李成器搖頭,把748的介紹重複了一遍。
“據說十斤菽只能出一斤油,好在菽這東西價格不好,農人多自種,這算下來倒是吃得起。”
“榨完油的豆餅也不會被浪費,可以做豆腐。一斤豆餅能做三斤豆腐,或者加野草蒸制,都可以飽腹。”
“自從薛三郎發明榨豆成油之法,他村中人人家中吃得起油,還有村人帶豆油去集市擺攤販賣油錘,頗受歡迎。”
李成器說這話的時候,禦膳房的湯牢丸也送上來了。
李隆基一看湯牢丸就皺眉,但礙不住自家兄長的熱情安利,到底還是吃了一口。
“如何?”
李成器問他。
“一如既往的寡淡。”
李隆基搖頭。
“我記得大哥也不愛吃這湯牢丸。”
“不是不愛吃,是咱們不會吃。”
於是李成器先給皇帝弟弟盛了一碟子醬油。
“蘸這個吃,嘗嘗。”
李隆基嘗了一口,然後點頭。
“好味,果然提鮮增香。”
“再加點這個。”
李成器給他碟子裡放了一勺蒜泥。
李隆基眉頭微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