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早,陸羽起床洗漱,開車前往蜀都圖書館,開始了前面中斷的看書學習生活。
因為馬上招聘研究人員,要開始研究抗旱植物,所以陸羽側重於看植物學和生物學相關的書。
藍星上本來就存在一些耐旱植物,比如胡楊,仙人掌,長穗柳,三角梅,松葉牡丹,龍舌蘭,夾竹桃等等。
而這些本身就比較耐旱的植物,生長存活需要的水分要求不是太高,但沒有也不行。
另外就是一些低等植物和苔蘚、藻類了。
這些植物當土壤和空氣潮溼的時候可以直接吸收水。
等到乾旱的時候水分會迅速蒸騰散失,呈現風乾狀態,但原生質並未淤固,而是出於休眠狀態。
原生質就是細胞內生命物質的總稱,由蛋白質、核酸、脂質等成分構成。
這些植物有些甚至能忍受風乾數年之久,一旦獲得水分,立即就會恢復生命活動。
看起來是不是有點眼熟?
就很像三體人的生存狀態,風乾,休眠,甦醒。
只是小說中的他們是高等人類,而不是低等植物或藻類。
……
這些植物的生存能力,對國內日趨嚴峻的荒漠化形勢來說,還是顯得有些微弱。
很多人不清楚,國內的荒漠化問題到底嚴重到什麼程度。
根據國家林業局組織多個部門和有關單位參與,2013年到2015年,共同完成了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
截止2014年,全國荒漠化土地261.16萬平方公里,佔了27.20的國土總面積。
主要集中在西域省,藏地,海青省,甘省,和蒙省,另外晉省等13個省也有部分地區。
而2004年,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3.62萬平方公里。
這還是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整治的情況下。
長達10年的時間,只減小了2.46萬平方公里。
……
如果你有去過西北地區,就知道諸如封山育林育草,草原圍欄封育,封沙育林育草,沙地封禁保護等等政策。
除此之外,人工固沙,比如草方格,石方格,塑膠方格等等。
就是用稻草、麥稈、石頭、塑膠條等等不同材料,人為設定邊長1到3米不等的方格作為沙障,阻止流沙隨風遷移。
這些沙障除了材料外,還需要大量的人力。
比如人工造林種草,或者飛播造林種草,但這些舉措只是在亞溼潤地區有效,畢竟對水分需求較大。
而更多更乾旱的地區,只能人工種植梭梭,也就是很多人叫的梭梭草。
但實際上梭梭是一種小喬木,叫梭梭樹更為準確。
梭梭這種植物,適應性廣,生長迅速,根系發達,枝條稠密,具備很強的防風固沙的能力。
在荒漠地區的治沙造林中使用廣泛。
它之所以耐旱,是因為具有二次休眠的特性,用以渡過漫長的乾旱夏季。
葉子也是極小的鱗片狀,減小了蒸騰作用。
但是也有一點缺陷,雖然梭梭抗鹽性很強,能從土壤中吸取大量鹽分,又叫“鹽木”。
不過正是如此,需要一定含鹽的土壤才能生長。
除了梭梭,國內防風固沙使用最多的,還有花棒,楊柴等等。
這些都是屬小灌木,特點都是耐旱且生長快。
而像胡楊、紅柳這些喬木,雖然防風固沙能力更強,但是生長週期長,一株需要多年的時間才能長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