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新區這個特別區過於奇葩,因為土地政策加上齋小果和聯大校企這條巨型鯰魚在哪裡折騰,導致去那裡投資的老闆們根本拿不到地產增值收益……
即便不靠地產增值,而是想著拿別人勞動剩餘也不行,因為錢不給足的話,自家公司裡幹活的人背地裡會給聯大校企投簡歷,哪怕去聯大產業園當保潔也願意,反觀在自家公司裡就假裝幹活實際上磨洋工……
想讓搞投資玩資本的老闆們在北岸新區不要錢的土地上自己搞科技研發,用技術領先甚至技術壟斷賺取超額利潤,他們還沒那個意願,更沒那個本事……
於是乎,商資玩家們根本沒人願意來北岸新區發展……
當然,由於底層原理的限制,商資玩家一定只是這回中的少數個體,並不代表所有,
所以他們不來,不代表沒人願意來……
現在北岸新區主要有兩類自然人或法人組織:
一是大夏少數真正想搞科研,且更偏向理論,而非應用,所以不需貼近經濟核心板塊產業叢集的研究所,
因為這裡劃撥的土地不要錢,而且凡是科研組織頭35年免稅,於是哪怕只是嘗試,也會過來發展一處小研究所;
第二類是各種散戶、個體戶門,
他們並沒有抱著自己必須做大老闆,人上人的目標,基本上是親戚、朋友或者同學、同鄉這種相互認識的人,或者網上組織起來的雖然是陌生人,但背景三觀類似的群體,
這些人先是在家裡面商量好來了到底要幹什麼,飯店、商鋪還是小工作室,然後要麼在齋小果蓋的一元商鋪或寫字樓申請位置,要麼乾脆在這片相當於一座一線大城市市區總面積的廣大土地上申請一小塊屬於自己的集體用地,然後自己給自己蓋房子……
這種散戶們蓋的通常是二三、三四層的小樓,
其中符合防火標準的,可以一二層商用、營業,上面住人;
如果防火要求不允許商住兩用的,就前店後廠,或者中間是個院子,院子前面的門簾店鋪營業,隔著中間院子到了後面的房子再住人……
因為齋小果的鯰魚效應,他們通常都是合夥制,比如開個飯店,也不存在老闆和服務員的等級區別,都是合夥入股,分配的時候也是多種方式相結合,
有的按照入股份比例分,
如果入股比例差距較大,也不會完全按照出自比例分錢,因為那樣的話,股份少的,就會變成類似僱來的服務員一樣,
這種情況通常會按照勞動演算法二次調整,否則人家不如干脆退出,去周圍受聯大校企影響,幾乎都是小集體安勞動演算法分配的地方去幹活……
於是乎,北岸新區就形成了一種十分奇葩的樣貌:
一方面是聯大校企這種存在,朝氣蓬勃的發展,各種因為不差錢而非常有設計感、科幻感的建築拔地而起,
而在這些巨型單體、群體建築之中或外圍,則穿插充滿了各種聯排的兩三層、四五層小樓,非常像大夏沿海小鎮,或者幾個世紀以前新大陸上西部小鎮的樣子,中間一條路,兩邊是五顏六色的矮樓建築……
倒是因為綠化規則,這些小樓聚落之間,都隔著樹林,
是的,是樹林,而不是草坪綠化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