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這周笑川太過年幼,臨行前其父母多多叮囑切莫強出頭,亦或是爭強好勝。
他周笑川雖說年幼,在將軍府之時,便是將軍府裡的希望,加之聰明伶俐,這周笑川若是說沒有一點少年人的傲然之氣,倒也不可能。
加之其母在他三歲之時,給他又添了一個妹妹,這兒女雙全,周府內是和和睦睦,周將軍正值壯年,如此這戰場之上亦是順風順水。
如此,自當有人紅了眼。
周笑川第一次入了這太學之中,便是被那群人捉弄了一回。
這太學之中,多是王公貴族不假,可其中有如周笑川這般年紀小的卻是不多見,若不是那群讒臣之故,周笑川也不至於以如此年幼入了這太學之中。
這太學之中,除了殿下和太子以外,這王爺之子也好,大臣之子也罷,卻是都只能夠算得上陪讀之人。
為太子及王子侍讀,與平常官宦之家自然是覺得無上榮耀,可是與大富大貴,朝中有著實權之輩而言,這是王上逼著他們的下一輩在儲君未立之前,摸一摸這群大臣是何居心。
從這小小太學之中,王上便可窺探這朝中的局勢如何,既然朝堂之上早已分成派系,這太學是這朝堂的縮影,自然是不免分著派系。
只不過最可能繼位的兩位殿下卻是毫無嫌隙,那便是瑞王殿下同著太子殿下。
太子乃是王后所生,名正言順,王上嫡長子,可王后不得王上歡喜。
瑞王乃是貴妃所生,其外祖父乃是朝中宰相一門,丞相的門生遍佈天下,這朝中擁護丞相之流亦是不在話下,更為難得的是,王上對著貴妃娘娘的盛寵不斷。
如此,這兩派之間便是多有較量之意,可當事人的二位王子卻是最為要好。
既然他們兩派鬥得不可開交,這掌握軍隊權利的周將軍便是他們兩派最為爭搶之人,奈何周將軍是個直性子,這私下裡,這兩派自然是多番的旁敲側擊將軍府會支援何人,可都被周將軍用著“為人臣子,自當是忠君愛國”,如此一語給回了去。
如此將軍府在這兩派之間,誰都未曾支援,如此在這兩方面前,卻是誰都討不了好處。
周將軍自然是未曾想過此行可有不合時宜之處,亦是覺得他們不敢。卻是未曾料到這第一日,他們便欺負了自己的幼子。
課堂之上,他們雖為侍讀,說到底也是大夏國數一數二的王公貴族,所以即便知曉他們在一處商議著事情,事情內容是何,自然是不必說了,但這些為教的人微言輕,說出去他們都是帝師,可帝師的品級在這大夏國內著實不高,這些世家子弟,若是以後入了官場,憑藉著那父輩所積累下的人脈財富,足矣在他們之上,如此,他們管束起這群來,多半都是有心無力的。
周笑川入了太學第一日,那群的官宦子弟,欺負他勢單力薄,便將他帶到了比武場上,以他父親為那大夏的鎮邊將軍為由,這些比之周笑川來的人高馬大的官宦子弟與年僅六歲的周笑川進行了車輪戰。
周笑川力竭聲嘶,也未曾將他們統統打敗,可當初他僅有六歲,如此成績倒也讓著一干教習師傅們目瞪口呆。
可週笑川畢竟年幼,這一場大戰,讓周笑川在床榻之上生生睡了兩日方才醒來,而此事亦是驚動了王上,說到底這面子之上,當初是他採納進言將只有六歲的周笑川送入太學之內,害得周笑川險些喪命。
周將軍府險些斷了香火。
如此,他自然是對著太學之中的教習師傅大加斥責,亦是準了周笑川其母以誥命夫人的請求。
那請求便是讓周笑川晚上三年入這太學之中。
大夏王上準了。
此後周笑川便是在這將軍府內勤學苦練,這武功自然是日益飛進。比之同齡子弟自然是進步的不止一點點。
這大夏國都之內,有一場所專供富家子弟練習之用,周笑川對著那些在太學之中欺辱他之輩,心中自然是帶著幾分恨意。
如此他打聽到著些個富家子弟,常常流連與那場所比試一二。他母親自打他在太學之中受了欺辱之後,便是對他多加小心看護,之後他武功飛進之事亦是對著外頭守口如瓶,唯恐走漏了風聲。
就以為如此,周笑川才想要去偷偷出去給那群欺負他的人一個教訓!
他從將軍府裡偷偷跑出來了的,他亦是知道身後有人跟著他,自從他可以感知那些武功之時,他便是知道父親派了人在他身後護他安全。
如此,他便直奔那比試之地,想著一雪前恥,可是就是此事,讓他周笑川此後十餘年俱是鬱郁不得志,身體孱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