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搜尋領紅包, 加一分錢即可充值到晉江 太皇太后顯然對她的印象很好,也越發信賴倚重, 如今幾乎每日都要跟賀卿說說話, 有點類似她記憶中西方宗教的“告解”,或是童話故事裡的“樹洞”, 將種種煩悶之事都對她傾訴出來,心裡便會鬆快許多。
一旦找到跟對方相處的定位,賀卿便很快適應了這個身份。她本來就不是多言之人,作為傾聽者再合適不過。隨著太皇太后對朝堂的掌控逐漸深入, 兩人的相處也越發融洽。
但這一日午後,賀卿照例到養壽宮拜見時, 太皇太后卻是滿臉憂色。
“娘娘這是怎麼了?”賀卿見了禮, 在太皇太后對面坐下, 便開口詢問。
太皇太后輕輕嘆了一口氣, 邱姑姑便在一旁道, “還不是為了太后娘娘和她肚子裡的龍子?真師有所不知,太后娘娘的身子本就柔弱, 有孕之後就更是艱難了。太皇太后因此特允她在坤華宮中靜養,不叫人去煩擾, 卻也不見什麼起色。”
“今兒一早那邊就來報,說是病倒了,太皇太后已經去看過了, 太醫說是飲食難進、夜不安寢所致。說起來是孕期該有的徵兆, 只是長此以往, 身體哪裡受得住?又如何不叫人擔憂?”大抵因為賀卿是信得過的人,所以邱姑姑說得雖然委婉,卻也將真正的原因點了出來:是張太后憂思太過。
這也不難理解。
張太后本來只是個宮女,出身卑微,有幸被選中教導先帝人事。這樣的身份,即便生育皇嗣,也很難真正改變什麼。驟然成了太后,全天下都盯著自己肚子裡的孩子,張太后只怕還沒來得及享受尊崇榮耀,先被巨大的壓力給嚇住了。
萬一沒照料好這個孩子怎麼辦?萬一生下來是個龍女怎麼辦?若是結果不如人所願,她該如何是好?
這種種問題根本沒有答案,十分磨人,也就難怪她飲食難進,夜不安寢了。
太皇太后今日的榮耀都建立在這個尚未出生的孩子身上,若是有個閃失,之前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費了,自然也跟著一起憂心。今日已經開解過張太后一回,只是她本人就是張太后壓力的最大來源之一,越說她越緊張,是以如此煩悶。
“這種事我雖不懂,但聽說孕中皆是多思,也只能儘量讓她放寬心才好。”賀卿道。
太皇太后聞言,不由抬眼看向她,“你這麼一說,哀家倒是突然想到一個主意。論到開解人,這宮裡還有誰及得上你?哀家每日與你說上幾句話,心裡都敞亮許多。真師若有空閒,不妨時常往坤華宮走動。若能讓張氏放開心懷,安心照料皇子,便是我大楚的功臣了。”
“這……”賀卿為難,“太皇太后說笑了,這懷孕生子的事,我也不懂……”
“那些事情自然有人管著,你只去跟她說說話,叫她心裡高興些,別總緊繃著,連帶著肚子裡的孩子也不得安生便是。”太皇太后卻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很好,拉著她的手道,“那也是你侄兒唯一的骨血,這主意還是真師替哀家出的,如今你若撒手不管,叫哀家如何是好?”
“那我就勉力一試吧。”話說到這個份上,賀卿只能硬著頭皮道,“若是沒有效果,還望太皇太后不要見怪。”
於是第二日,賀卿就去了一趟坤華宮。
雖然說起來還是她改變了張太后母子的命運,但實際上,這卻是賀卿頭一回見著張太后本人。她果然生得嫋娜溫柔,一看就是和順如水的性子,病懨懨的躺在榻上,一眼瞧著十分單薄。眼下一片青黑之色,顯然這一陣沒怎麼好好歇息過。
見了賀卿,她慌忙要從榻上起來迎接,被賀卿三步並作兩步上前按住,“聽聞太后娘娘身子不好,我冒昧前來,已是打擾,怎敢勞煩太后娘娘起身相迎?何況娘娘如今腹中懷有天命龍子,正該自重身份,安生躺著才好。”
張太后聽到這番話,卻只是幽幽一嘆,低下頭去不說話了。
站在一旁伺候的宮女十分伶俐,連忙替她分說了一番,“我們娘娘自從有孕之後便是如此,非是有意怠慢真師。您能過來一趟,娘娘心裡不知該怎麼高興呢!”
說著命人上了香茶果品,那派頭瞧著倒更像是此間主人。張氏卻只是溫溫弱弱,靠在床頭,眉頭微蹙,似是出神。
賀卿不由在心下微微搖頭。
其實張太后這種性子,倒合適有這麼一個有主見的助手跟在身邊,替她打點一應事務。但這人並不是她的心腹,而是太皇太后這個婆婆派來的人,就比較可怕了。瞧這宮女事事都管的樣子,張氏這“靜養”只怕也並不舒心。
如此,又怎麼能紓解壓力,放開心懷?
她看著這宮娥,微笑問道,“太后娘娘身邊有這麼利落的丫頭跟著,著實令人羨慕。你叫什麼?”
“奴婢抱香。”
“好名字!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賀卿點頭,“好氣節,只在這宮裡做個管事丫頭,倒可惜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抱香面色微微一變,正要解釋,賀卿已經轉開了話題,“你跟在太后娘娘身邊伺候多久了?這坤華宮的事如今是你管著?宮裡有多少人,都負責什麼?”一連串的問題險些把人砸蒙。
抱香有些不安的看向賀卿,總覺得這位真師來者不善,令人心下不安,但也只得一一回答了。
賀卿這才知道自己誤會了太皇太后,這丫頭並不是她給的,而是張太后自己留下的。
當日她們一同伺候皇帝的宮女有四個,卻只有張氏好運氣,懷上了龍子,一躍成為尊貴的皇太后。剩下的人,本該都搬到西宮養老,但抱香與張氏相熟,說服了她將自己留在身邊作伴。因她身份不同,才能管著坤華宮一應事務。
太皇太后考慮到張太后如今的狀態,有個熟悉的人在身邊開解更好,也就允了。
結果就變成了現在這樣。
張太后這樣的性子,必然也十分敏感,為免交淺言深,賀卿講了幾個道家的哲理故事,又主動送了她兩本道經,叫她平時能有事情做,不至於鎮日躺在那裡發呆,便起身告辭了。
安撫張太后的事可以慢慢來,另一件事卻是能立刻解決的。
想著坤華宮距離太皇太后暫時理政的諮平殿並不遠,賀卿便決定直接過去說一聲,好叫那邊立刻安排妥當。張太后身邊的人能照料到她的情緒,環境舒適,心情才會暢快,對她對胎兒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