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大唐稱心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左秦瓊右尉遲

第一百五十一章 左秦瓊右尉遲 (第1/2頁)

推薦閱讀:

“翼國公,你可不能再喝了。”羅逸此時看著秦瓊和尉遲敬德一起喝酒也是無可奈何。

他二人以往是對手再到一起血拼的戰友,彼此間感情也相當不錯。要知道後世二人可都是門神的代表。

但是很顯然,今日裡秦瓊是想和尉遲敬德喝得盡興。畢竟他也肯定不服這尉遲黑子的。

不過對於羅逸而言,這二位也都是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就從秦瓊而言,除了他的傷,其為人處世也是值得學習的。

眾所周知,作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秦瓊是排在倒數第一位的。然而,無論是史書,還是影視劇,秦瓊給人的印象都是光芒四射的感覺。由此造成了一種落差,而這種落差引發了很多關於秦瓊和李世民之間關係的討論。

所以有人說,秦瓊是因為聲望太高、權力太大,所以李世民需要壓制他;也有人說,秦瓊是因為沒參加玄武門之變,所以不受李世民待見;甚至還有人說,李世民其實是想除掉秦瓊的,只是礙於名聲而未實施而已。

關於這三個話題,其實可以合併為一個話題,李世民為什麼不除掉秦瓊?李世民除掉秦瓊得具備三個條件:其一,有除掉秦瓊的理由;其二,秦瓊確實該被除掉;其三,李世民能下得去手。

那麼第一個原因就是找不到除掉秦瓊的理由

秦瓊作為唐朝的開國功臣,李世民總不能說除掉就除掉,總得有個既能說服自己,又能讓別人信服的理由。漢高祖除掉一些功臣,是因為這些功臣威脅到了皇權,明太祖朱元璋除掉了很多功臣,是因為他的孫子朱允炆年紀太小,恐鎮不住他們。

那麼,秦瓊有威脅到李世民的皇權嗎?論手中的兵權,他在玄武門之變後擔任的也只是十二衛大將軍之一的左武衛大將軍,除了他統領的軍隊之外,唐軍主力還有十一衛加四府,並且統兵大將不是李世民的親戚就是親信。

值得一提的是,就秦瓊這左武衛大將軍的軍職,還是李世民讓李淵下旨冊封的,他如果擔心秦瓊的兵權,何至於此?

論軍中的威望,為李唐打下半壁江山的李靖,早在武德二年就當上右武侯大將軍,並被賜以國姓的李積,不都比秦瓊高?論個人的能力,秦瓊是將才,而非帥才,他在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期間,主要是發揮先鋒官的作用,所展現的主要是一個“勇“字,勇將是缺乏經緯之才的。

由此而論,秦瓊對李世民的威脅是很小的,或者說,比秦瓊威脅大的人是大有人在。再加上李世民繼位的時候年不及而立,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培養繼承人,完全不會有明太祖朱元璋的那種憂慮。

第二點,秦瓊為人知進退

歷史上隋煬帝楊廣繼位之後,反隋義軍如火如荼,秦瓊本著“上為國家、下安黎民“的思想加入了朝廷軍隊,此為一進。秦瓊在隋將張須陀賬下效力期間,每戰敢為先鋒,比如張須陀在征討琢郡盧明月時,無人敢接下風險係數較高的襲營任務,只有秦瓊和羅士信兩人,他知道他該做什麼,此為二進。

張須陀戰死沙場後,秦瓊和張須陀餘部一起轉入裴仁基麾下,裴仁基後來為情勢所迫,投到了義軍李密陣營,秦瓊也跟著到李密賬下效力,自此,秦瓊從隋軍轉投到了義軍,當時隋煬帝躲到江都享樂,隋朝是大勢已去,如果他繼續為隋朝效力,實為愚忠,且難安黎民,所以他的選擇無疑是最正確的,此為三進。

秦瓊在加入李密陣營後,心態保持得很好,無論是在和王世充,還是和宇文化及的戰爭中,都能做到效死力,比如童山之戰時,李密墜馬受傷,其部下逃散,辛得秦瓊以命相搏,方才讓李密脫險,而且就算李密陣營後來發生內訌,他也能做到不失本心,盡忠職守,此為四進。

李密在敗於王世充後投奔了李唐,秦瓊不幸被王世充所俘,他沒有選擇輕生,而是選擇了投降,因為他深知王世充並非人主,打算投到李唐陣營,所以比起“投降“二字的聲譽影響來說,他這種保全自身的做法實為智慧之舉,此為一退。

秦瓊頗受王世充重用,高官厚祿委之、尊榮兵權予之,然而他沒有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毅然選擇投奔到了李唐陣營,此為二退。秦瓊在加入唐軍後,披肝瀝膽,常任破敵先鋒,為李唐的統一大業立下汗馬功勞,此為五進。

玄武門之變時,秦瓊沒有像李靖、李積那樣避而遠之,而是鼎立支援李世民上位,此為六進。李世民繼位之後,秦瓊就主動開始了養病的“歲月“,一養就是十幾年,直到去世,此為三退。有此六進三退,可見秦瓊是極有分寸之人。對於皇帝來說,最喜歡的是手下人有分寸,最反感的是手下人沒分寸。

第三點,李二比起其他皇帝,對待屬下算是賢君。

這點羅逸可不是舔,畢竟也算是比較公認的。

李世民在隋朝時就是身份高貴的世家子,他的父親貴為國公之爵,他的表叔是當朝皇帝,他的母親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甥女,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志向之高遠也隨之遠超常人。他能夠擔著弒兄的罵名爭奪皇位,為的可不僅僅是那至高無上的權力,還有著心中的抱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麼李二想成為名垂千古的賢君,如果不是因為有這種追求,他怎麼能忍受的了魏徵的那種勸諫方式?甚至還做到了從諫如流。何為賢君?首先就得明辨忠奸,懂得識人、用人,其次得有治國興邦的理念,並能夠為之努力。

先說識人、用人,李靖和李積二人都是曾經拒絕幫助他發動玄武門之變的人,魏徵之前是給太子建成效力,甚至差點置他於死地的人,尉遲恭、程知節可都是從敵方陣營投降過來的人,他卻可以做到不計前嫌,委以重任,因為他能夠識別出這些人是“好“還是“壞“,就拿單雄信來說,那也是有能力的人,但是他卻把單雄信給除掉了,為什麼?不就是因為單雄信有野心,沒底線嗎?

再說治國理政,李世民在位期間推行了各種利國利民的好政策,不僅如此,作為皇帝他,還能以身作則,厲行節儉,打造出了光耀史冊的“貞觀之治“。李世民既然稱得上是一位賢君,那麼他憑什麼要去除掉一位能夠稱得上“好“字的秦瓊?更何況,自古以來,賢君都是有足夠的自信和掌控力的皇帝。

那麼說了這麼多秦瓊,就是以往羅逸也點評過尉遲敬德。但以往說的是尉遲敬德如何收斂。

一個人,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場合遇到了正確的人,將自己最傲人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這便是尉遲敬德的傳奇一生。

許多人一提到尉遲敬德,腦子裡浮現出來的都是一個高大威猛,面露兇相,勇武過人,忠心護主的典型“猛將”形象。可以說,在初唐的諸多名人中,尉遲敬德的大眾印象一直相對單一。但是,細究之下,尉遲敬德其實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最新小說: 三國第一軍師 芳魏 大明:家父九千歲 明末的王樸 大漢在逃天子 重生大明當昏君 末世之雍正帝妃傳 攤牌了我是假太監 全球戰國 山寨小相公 三國裡的MC玩家 大秦之我被祖龍偷聽心聲 這裡有家咖啡廳 1644我的帝國 非典型原始社會 穿越之萬古明君 快穿:每次都在玩養成 小王爺威武 鐵十字軍旗永不落 勇者名叫惡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