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大唐稱心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兩位名將的千古奇冤

第一百四十三章 兩位名將的千古奇冤 (第2/2頁)

推薦閱讀:

這份名單沒必要把所有人都列進來,況且李世民對於李道宗的任用,還有一些別的用意,我認為他放任李道宗歸隱,也是與蘇定方,李積這些人一樣,名義上是貶謫,實際上是保留他們,讓他們能在新朝繼續效力,他在死前就讓李治用這種手段籠絡功臣,再加上李道宗還太年輕,自然就沒必要列到裡面。

可惜李世民是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剛死,朝中就出現大變,長孫無忌等人沒能按照他的想法好好輔佐皇帝,反而是在朝中大肆興起冤獄,李道宗作為當時宗室最能打的人,也沒能繼續為國家效力,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

他的早死實在很可惜,雖然李道宗盡力避免受到猜忌,自己貪汙之類的壞事也幹多少,可他的威望能力擺在那,長孫無忌這些人是不會輕易放過他的。

當然說起李道宗,他和尉遲敬德的矛盾也是羅逸覺得值得津津樂道的。

不得不說,後世“尉遲恭拳打皇叔李道宗”是古代隋唐系列小說和評書的經典章節,塑造了尉遲恭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的經典藝術形象。在真實的歷史上,尉遲敬德確實差點把李道宗的一隻眼睛給打瞎了,但事情的起因和經過卻跟小說完全不一樣!

羅逸在前面也說了尉遲敬德的事,尉遲敬德本是劉武周麾下大將,歸降秦王李世民後屢立戰功,數次救了李世民的命,是秦王府一等大將。“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敬德干掉了齊王李元吉,逼退了東宮和齊王府的兵馬,迫使唐高祖李淵交出大權,可以說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因此到了貞觀時期,尉遲敬德自然成為朝廷的首席功臣之一,得到了很高的獎賞和優待。尉遲敬德此人性急耿直,自然開始居功自傲,甚至當面譏諷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而這種居功自傲的行為最終導致尉遲敬德惹了一場大禍。

貞觀六年,李二在宮中宴請群臣,尉遲敬德也是赴宴的嘉賓之一。可是在入席的時候,尉遲敬德發現竟然有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坐在他的上席,當場發怒地說道:“汝有何功,合坐我上?”

當時江夏王李道宗坐在尉遲敬德的下位,便上來解勸。沒想到尉遲敬德發起惡性,對著李道宗就是一頓暴打。李道宗雖然也是一代名將,但個人武藝比不上尉遲敬德,況且又是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結果被尉遲敬德差點打瞎了一隻眼睛。

李二當時目睹了事件的全過程,非常不高興地對尉遲敬德說:“我以前經常責怪漢高祖不能保全功臣,所以在登基後一直想讓功臣們安享富貴,子孫平安。但見到你當官後還經常惹事,我才知道韓信、彭越被殺,並不是漢高祖的過失!”

李二此言是非常有分量的,當時就把尉遲敬德嚇得跪地謝罪。不過唐太宗念在多年的功勞與感情的份上,沒有真的懲罰尉遲敬德。而尉遲敬德在此事之後也是約束自己的行為,最終得以高壽善終,獲得了生榮死哀的完美結局。

那麼關於李道宗和老薛的事,先前二人也有在宮裡比武,可以說羅逸也算是見證人。所以壓根就不存在李道宗迫害老薛的事……

那麼老薛的“演義故事”裡,還有一個人也被黑的老慘,這人便是跟著李道宗一起來的張士貴了,張士貴也是羅逸見過認為相當不錯的初唐名將。

跟《說唐前傳》中的蘇定方一樣,唐初名將張士貴,在袍帶書和演義小說《薛仁貴徵東》中,被塑造成欺君罔上的奸佞小人。故事中李二讓兵馬都總管張士貴尋訪應夢賢臣薛仁貴。結果張士貴讓有意欺君,將薛仁貴等人收為火頭軍。李世民征討遼東蓋蘇文,張士貴所部擔任先鋒,薛仁貴立下無數戰功,結果張士貴讓女婿何宗憲冒領薛仁貴的戰功。

駙馬薛萬徹得知其中內情,張士貴殺人滅口,在為薛萬徹打箭時,將其殺害。及至事發後,張士貴領兵返回中原,想要奪取大唐錦繡江山,最後眾賊人被薛仁貴生擒活拿,張士貴父子翁婿伏法,這是演義小說中張士貴的結局。

但正史中的張士貴,跟蘇定方一樣,都是李唐的開國名將。張士貴,字武安,本名忽峍,降唐後改名為士貴。其曾祖張俊,在北魏官至銀青光祿大夫,橫野將軍;其祖父張和,在北齊擔任車騎將軍;其父張國,在隋朝時擔任陝縣主簿,硤州參軍,並因軍功擢升大都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586年,張士貴在盧氏縣出生。張士貴少年習武,《舊唐書》稱其“善騎射,膂力過人”,《新唐書》則稱其“彎弓百五十斤,左右射無空發”。後來家道中落,張士貴在隋煬帝末年,起兵造反,攻城略地,人稱“忽峍賊”。

等到李淵起兵,有意謀取中原,向中原群雄,各路割據勢力送出橄欖枝。張士貴拒絕鄭帝王世充和魏公李密的拉攏,投奔李淵,被任命為右光祿大夫。張士貴被重用,成為李唐在中原,牽制王世充和李密的重要力量。讓其無暇西顧,為李淵進軍關中爭取了時間。

此時,割據隴西,自稱“西秦霸王”的薛舉,起兵反隋,欲圖關中。秦王李世民率軍禦敵,張士貴也被從東線戰場調回,但李世民身染瘧疾病倒。唐軍由行軍長史劉文靜和司馬殷開山指揮,結果在淺水原之戰,唐軍首戰失利,損失慘重。但整軍再戰,唐軍士氣如虹,擊敗薛舉大軍,張士貴因為在西征中立功受賞。

唐朝建立後,李淵擊敗割據隴右的薛舉父子,獲得為數不少的良馬。為圖謀中原,剛即位不久的李淵,下令組建機動性強的騎兵部隊,張士貴因為擅長騎射,被任命為“馬軍總管”。熊州之戰,前來支援的張士貴所部,遇到王世充的主力,雖然敵眾我寡,王世充軍隊步騎兵多達五萬。但張士貴審時度勢,抓住戰機,一舉擊敗王世充大軍。張士貴憑藉此功,被唐高祖李淵封爵為新野縣公,此時的張士貴才三十三歲。

張士貴當初投唐時,曾隸屬於東討大元帥李建成,在其帳下效力嗎,轉戰中州,經略河南。等到李建成受封太子,不再領兵出征,張士貴轉隸秦王李世民,並被李世民看中拉攏,成為其帳下得意干將。在擊滅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劉黑闥等割據勢力,張士貴都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李世民天策府的驃騎將軍。

在《舊唐書·太宗本紀》記載的“玄武門之變”中,張士貴成為追隨李世民,處置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十二功臣之一。一年後,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心腹張士貴被委任為“玄武門長上”,並擢升為右屯衛將軍,並統領皇帝的私兵—北衙禁軍。

貞觀七年,張士貴統軍,平定西南獠人的叛亂,李世民稱其“以忠報國”,封爵為虢國公。貞觀十五年,張士貴隨兵部尚書李積北征薛延陀,被任命為慶州道行軍總管,此役唐軍獲勝。貞觀十八年,唐太宗籌備東征高句麗的戰事,尉遲恭、張士貴等元勳宿將被重新啟用,而後起之秀薛仁貴,則是在張士貴軍中,被髮掘並脫穎而出的。

所以在羅逸看來眼前的二人加上蘇定方都是在演義上蒙受千古奇冤,也是相當讓人覺得無奈。

喜歡大唐稱心請大家收藏:()大唐稱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說: 大宋中興傳 明末之藩王崛起 大唐:李世民找我當大官 三國:我,開局選擇反賊陣營 水滸王倫 大唐:長樂賴在我家不走了 我就是要做皇帝 重生之烽火一生 快穿逆襲:炮灰寵夫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你 回到明朝當海盜 三國第一軍師 芳魏 大明:家父九千歲 明末的王樸 大漢在逃天子 重生大明當昏君 末世之雍正帝妃傳 攤牌了我是假太監 全球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