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李淵羅逸看來非常高興,在他這裡避暑的日子雖然恰意但偶有無聊。
不過對於李淵而言能見到李二以外的親人就會很高興,此時上門的是羅逸的“偶像”柴紹以及其二兒子柴令武。
而李淵顯然對於自己這女婿以及外孫是相當的寵愛,而柴令武的話羅逸是見過好幾次了,關係稱不上多好,但也算是朋友。
畢竟這小子和李泰的關係挺不錯。
而為什麼柴紹是他偶像,柴紹可是凌煙閣功臣裡唯一的駙馬!能夠位列凌煙閣的,莫不是有開國定土之功,而位列這凌煙閣功臣第十四名的,正是柴紹。
除了凌煙閣功臣以外,柴紹還有一個顯赫的身份,他是李淵的駙馬,平陽昭公主的丈夫。
至於為何柴紹能夠位列凌煙閣,可不是因為柴紹與李淵的關係,他憑藉的,是自己不輸於李世民的赫赫戰功。
柴紹長相普通,但他出身將門世家,且有“矯捷有勇力,以抑強扶弱”之美名。柴紹少年時,皇帝很賞識他,讓他當了隋朝元德太子的千牛備身,相伴於太子左右。可以預見到,假若隋朝不亡,元德太子繼位,柴紹也可保一世榮華富貴。
不過,這時的隋朝已經病入膏肓,農民起義軍烽火已燃遍全國各地。眼見隋朝滅亡已是大勢所趨,加之隋煬帝不斷的打壓,鎮守於太原的李淵於是決定起兵反隋。
大業十三年四月,李淵起兵於晉陽,與此同時,他秘密派遣使者潛入長安,想要召回柴紹和女兒平陽昭公主。經過商量以後,平陽昭公主決定返鄉組建義軍,柴紹決定跟隨李淵左右。就這樣,夫妻二人暫時分離。
李淵知道柴紹是一位帶兵打仗的好手,於是授予他右領軍大都督府長史之職,併兼領馬軍總管。此後每遇硬仗,柴紹必身先士卒,領軍當先登城破陣,軍中無不對他歎服。
武德元年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稱帝以後,李淵命秦王李世民平定竇建德、王世充等人,柴紹跟隨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戰功。平薛舉父子、破宋金剛,王世充,擒竇建德等大仗柴紹均參與其中,且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李淵大喜,封他為霍國公,賜食邑一千二百戶,並轉為右驍衛大將軍。
武德六年四月,吐谷渾侵擾芳州。柴紹率軍救援,於吐谷渾軍戰于山谷。吐谷渾軍將唐軍圍困于山谷中,他們居高臨下,射擊唐軍。一時間箭如雨下,唐軍損失慘重,軍心晃動。
柴紹見狀,鎮定自若,他命人彈奏琵琶,並讓兩位美女跳舞。吐谷渾士卒不知發生了什麼,紛紛放下弓矢相聚觀看。柴紹見吐谷渾軍陣容不整,抓住良機,派遣精銳騎兵偷襲後營,吐谷渾軍大敗,倉皇撤退。此戰以後,吐谷渾歸附唐朝。
擊敗吐谷渾以後,柴紹又率軍北擊突厥。自武德七年到武德九年,柴紹多次擊潰突厥,斬首數千,打的突厥人聞風喪膽,不敢再犯。
打敗突厥以後,柴紹趁機上表,討伐與突厥狼狽為奸的梁國。柴紹率軍攔截支援的突厥人,大破突厥軍,並乘勝包圍朔方城。梁國都城無奈,只得舉城投降。沒了梁國,突厥更加勢單力薄,柴紹乘勝追擊,最終和李靖等人一起滅了東突厥。
不過若是說柴紹懦弱膽小,羅逸覺得想笑。很多人糾結的是柴紹拋下妻子單獨前往太原的事情。
首先柴紹那不是丟下妻子逃跑,柴紹是收到岳父告知起兵謀反的密信前去響應支援“舉大事”的。他當然不能帶上老婆一塊兒走,否則這不是提前昭告天下人李家要謀反嗎?
到時候李淵還沒勢大,李家分散各處的眾子弟豈不是人人得而誅之?真要帶上平陽公主恐怕二人還沒出城就要被追出來殺了。不能帶平陽公主,就是放心不下才和自己老婆商量怎麼辦。平陽公主穩如老狗,就說了一句:“君弟速行,我一婦人,易以潛匿,當自為計。”意思就是你只管去就完事兒了,我一女人還不好藏著嗎?我自有辦法。
柴紹和平陽是起於微賤的少時夫妻,柴紹還能不知道自己的老婆是什麼人嗎?平陽公主是什麼狠人?平陽公主是唯一一個以軍禮下葬的公主,是“娘子軍”這個詞的出處。有司提出異議,沒聽過女人用鼓吹之樂軍樂)下葬的,唐高祖說:“公主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所匹也,何得無鼓吹?”意思就是我女兒那是一般人嗎?帶兵打仗還少了?能不整點軍樂來?
柴紹在外面幫自己老丈人打天下的時候平陽公主在幹嘛?平陽公主在長安外圍縱橫捭闔,掃蕩乾淨而且控制住了整個長安外圍的勢力,集結了七萬多的兵馬,直接鎮在長安附近,還自己帶兵打下了一大片地盤,相當於已經捏著敵人心窩子等她老爹來捅最後一刀了。
最後李淵打進關中的時候讓柴紹帶著幾百騎兵去接老婆,結果平陽公主帶了一萬多精兵來會師。我不知道他倆見面會不會說想你想你想我這樣的廢話,反正平陽第一句話肯定不會是“嚶嚶嚶你憑什麼把我一個人扔在這”,倒是有可能是“老公你就這?你咋才幾百人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後來那一萬多人李淵也根本沒併入其他部隊,而且讓自己女兒這些人單獨立營,留下了“娘子軍”的悍名。足見李淵對平陽公主的信任和平陽公主自身軍事才能的過硬。後來柴紹和平陽各領一軍,各自有各自的幕府。
看待歷史問題多結合當時局勢和其他史料,不要這麼幼稚。平陽公主能在關中幹這麼多猛事除了她本人的剽悍和李淵的勢頭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柴紹在長安素有俠名,周圍人都崇敬他,服他,在隋末那種到處起兵造反的亂世下願意投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