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羅逸倒是很快離開了尉遲敬德的家,雖然尉遲寶琳有所挽留但羅逸也知該是回家的時候。
但是這一出門卻是恰巧見到一箇中年男子。
這個人見到羅逸是一愣,而羅逸還真見過這人。那是在皇宮,經人介紹過,這人可是初唐最猛的王爺李孝恭。
而李孝恭顯然也認識羅逸,事實上現在整個長安最紅的就是羅逸,他又豈能不知。
“河間郡王。”羅逸此時是對李孝恭行禮。
“以後就是一家人,不必拘禮。”李孝恭此時也是笑道,顯然他也知道羅逸和長樂公主是有婚約。
此時李孝恭明顯是來找尉遲敬德的,但尉遲敬德昨晚明顯和他喝酒,導致現在宿醉不醒。
“若是有空,本王還得去一趟你羅府,本王聽說太上皇在你那裡避暑。”
“正是。”羅逸是笑著點頭。
其實羅逸對於李孝恭還真有些瞭解。
如果按輩分來算,李孝恭應該喊李淵一聲堂叔,喊李世民一聲堂弟。
說起來,李孝恭和李淵家的這個關係,還真不算遠。大家都知道,李淵的爺爺李虎,是著名的西魏八柱國之一。李家後來能夠得天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李虎奠定的基礎。而且,後來唐朝開國之後,李虎被追封為唐太祖。這也是為什麼其他朝代,開國君主都是太祖,唯有唐朝是高祖的原因。
李虎一共有八個兒子。這其中,長子和次子都早逝,老三李昞,就是李淵的父親,後來繼承了李虎的爵位。而李虎的七兒子李蔚,就是李孝恭的爺爺。
簡單來說,李世民的爺爺是老三,李孝恭的爺爺是老七,他們的太爺爺是一個人。
李孝恭出生於公元591年。這一年,距離隋朝開國已經過去了十年,距離隋朝南下滅陳統一天下則剛過去兩年。
李孝恭的父親,名叫李安,和今天某位大導演重名。這個隋朝時候的李安,受祖蔭入仕,已經做到了行軍總管的級別,深受隋文帝楊堅的信任。
出身在這樣的家庭當中,李孝恭的童年,自然也就不用多說了。
不過,李孝恭的父親李安,並沒有活到李淵起兵的時候,而是在隋文帝在位期間,就已經去世了。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的時候,李孝恭正和家人身在長安。
這一年,李孝恭二十六歲,李世民十九歲。
等到李淵拿下了長安之後,李孝恭和其他李家人,終於到了李淵麾下。對於自己這個侄子,李淵還是很信任的,直接授予山南道招慰大使的職務,領兵出巡巴蜀。
不得不說,李家人當中,人才真的是不少。李孝恭雖然不是那種最頂級的名將,但也只是相對於後來他的某個搭檔而言。李孝恭的真實水平,還是比較厲害的。
在奉命出巡巴蜀之後,李孝恭的第一戰,就打得十分漂亮。當時巴蜀之地,基本還是隋朝舊部駐守,沒有出現太大規模的割據勢力。當時李淵還沒有自己稱帝,而是尊楊廣的孫子楊侑為帝。李孝恭出使巴蜀之後,打著楊侑的旗號,很快就拿下了三十餘州,為唐朝後來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出使巴蜀之後,李孝恭又奉命和朱粲戰鬥,同樣取得了很大的戰果。
就這樣,到了武德二年,李孝恭被封為信州總管,而且李淵給了他權宜授官的權力。這個權力,就非同小可了、畢竟人事權這個東西,歷來都是最重要的。李淵敢放手,足以見李淵對這個侄子信任到什麼程度。
武德三年,當時已經平定關中和隴西的李淵,開始考慮對付洛陽的王世充。按照李淵原本的計劃,是先統一關中,然後再統一北方,最後由北南下,徹底平定中原。而等到李淵統一關中之後,這時候,王世充就是李淵必須要對付的敵人了。
要對付王世充,李淵並不頭疼。畢竟當時從雙方的實力來看,王世充根本就不是李淵的對手。
但李淵頭疼的問題在於,害怕在和王世充死磕的時候,南邊的蕭銑,或者東邊的竇建德,趁機過來摘果子。如果等他把王世充打垮,自己也傷亡慘重的時候,這時他們兩家忽然跳出來摘果子,李淵是真的吃不消。
對此,李淵一方面做好準備,派出自己最能打的二兒子李世民,去對付王世充。結果,李淵算對了一件事。那就是東邊的竇建德,真的趁機來偷襲。但可惜的是,李世民打垮了王世充以後,順道把竇建德也給一戰打垮了。
而南邊,當時李淵採取的方法,是派出數支大軍,前去騷擾蕭銑。不求滅掉蕭銑,只求能夠拖住蕭銑即可。當時李淵派出了三股大軍,分別由廬江王李瑗、黔州刺史田世康、信州總管李孝恭分別率領。前兩路大軍,基本沒給蕭銑造成什麼壓力,就無功而返了。
唯有李孝恭這一邊例外。
以李孝恭本人的能力來說,面對這種級別的戰事,其實並不足以徹底打敗蕭銑,最多也就是能拖住蕭銑而已,這也是當時李淵的原本打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但是,大家當時都算漏了一點,那就是當時和李孝恭一起統兵的人。
這個人,就是堪稱唐代第一名將的李靖!也是羅逸好朋友李德謇的那個好爹!
李孝恭剛剛統兵之時,還不太信任李靖。所以在面對蕭銑麾下大將文士弘的時候,還吃了一場敗仗。不過,在此之後,李孝恭就基本上全都聽李靖的計策了。再之後,李靖率兵一路突襲,一口氣打到了蕭銑的都城江陵,蕭銑也就此投降。
這一戰,對於唐朝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之喜。如果這一戰只是拖延住蕭銑的話,李淵或許也能統一天下。但這個統一的時間,恐怕就至少要延後數年了。
平定蕭銑,雖然大部分計策都是李靖出的。但作為這支大軍真正的主帥,李孝恭還是得到了他應有的獎賞,被拜為荊州大總管,負責統轄荊州地區。後來,李孝恭又招降了嶺南的馮家,讓李家的統轄範圍擴張到了南海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