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大唐稱心 > 第一百四十章 所謂知進退識時務

第一百四十章 所謂知進退識時務 (第1/2頁)

推薦閱讀:

但讓羅逸沒想到的是侯君集好像沒有想對他下手的意思。侯君集的宴會竟是隻持續到了傍晚,而且羅逸想要走,這廝也沒有強留。

所以他找我的目的,就是為了喝酒看魔術?

不對勁……

但是羅逸見侯君集沒出招,就更覺得奇怪。尤其是侯君集此時想親自送他但是被他婉拒了一般……

而且羅逸也知道秦英和韋靈符也不好當下出來和他說些什麼。

不過羅逸現在有些頭疼,這出了侯君集的府,他反而不知道去哪裡過夜了。

去老程家還是秦瓊家呢?

羅逸此時走在路上,卻是分明見到一個壯漢騎著馬經過。那個壯漢先是一愣,隨即是立馬讓馬兒停下。是攔住了羅逸的去路。

羅逸此時一抬頭,見到這攔他的人也不禁一愣。

“寶琳兄?”

“羅神醫!哈哈哈哈!沒想到能在這裡見到你。”

“確實巧的。”羅逸也是笑著點頭。

“那神醫,你這是要去哪?”尉遲寶琳反而是好奇。

“我在想今晚住哪。”羅逸倒是老實交代。

“那神醫不妨來我府上住吧。”

“你府上?”羅逸聽了卻是一愣。

“這方便嗎?”羅逸倒是記得因為他幫尉遲寶琳娶回小妾的緣故,這尉遲敬德一直看他不順眼來著。

“嗨。沒事,我耶耶這人呢能和他喝酒就行。”

“那行吧。”羅逸算是笑得無奈,不過既然尉遲寶琳肯收留他,那就再不好不過了。

事實上,羅逸一直都認為尉遲敬德這個人不簡單。

很多人都說程知節是官場明燈,但尉遲敬德又何嘗不是?

而且尉遲敬德其實比程知節更懂李二,還更受李二器重。

那麼我們可以參照凌煙閣功臣錄的排名。在入選的統帥、將領中,尉遲敬德僅次於平定江南的藩王李孝恭、力壓軍神李靖,排名第七位。要知道,功臣錄的確立是在公元643年,而與李靖滅東突厥、擊垮吐谷渾的赫赫戰功相比,尉遲敬德在貞觀年間的表現相對乏善可陳。

因此,在一眾將領裡,尉遲敬德毫無疑問是李世民的頭號心腹。那麼,他的資本,僅僅是在玄武門之變中“論功第一”的表現嗎?在羅逸看來可不見得。

始於能力:苦心收服尉遲敬德,也許是為了錦上添花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隋末的亂世,給了各路人才出人頭地的機會。無論是出身貴胄的李淵父子、瓦崗李密,還是原隋朝體制內的公務員劉武周、竇建德、薛舉之流,起初大家在機會上是均等的,因此並沒有道德高下之說。

因此,在征伐兼併的過程中,隨著李唐政權逐漸嶄露頭角,各路陣營的豪傑紛紛前來投靠,也是人之常情。而站在李氏父子的角度,對於這些人,除非有明顯劣跡,都採取了敞開懷抱、任人以長的務實態度。基於這種雙向選擇的性質,史書對這些人員投李的過程,基本都一筆帶過。

但是,對於尉遲敬德,史書卻一反常態,濃墨重彩描繪了李世民對他的拉攏與收服。當初,面對李世民的打擊,劉武周、宋金剛逃往突厥,尉遲敬德、尋相率領殘部固守介休,李世民派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往勸降,這屬於常規操作,沒什麼問題;

隨後,當尋相等原劉武周部將紛紛叛逃後,獨苗尉遲敬德自然引起了唐軍諸將的排斥,他們不僅將其囚禁,甚至還力勸李世民將其誅殺、以絕後患。

站在客觀視角而言,這一建議並沒有什麼毛病,畢竟唐軍從來不擔心沒人才;相反,所謂人心難測,尉遲敬德“勇健非常,縶之又久,既被猜貳,怨望必生”,把他留著,搞不好真會導致不可控的危害。

但李二並沒有採取這種最“保險”的處理方式,不但釋放了尉遲敬德,還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間裡推心置腹:“大丈夫當以意氣相交,小的誤會無需猜疑,我絕不會因讒言加害忠良。”

緊接著,他對尉遲敬德重加賞賜,並說:“如果你真的想走,那這些錢就權當你的盤纏吧,也不枉你我相識一場。”

羅逸相信,除了極少量天性狡黠、心懷不軌之輩,面對李二這種推心置腹、坦誠相待的手段,任何人都毫無抵抗力,尉遲敬德即使原本真的想跑,此時也會變得不好意思。

對於尉遲敬德當時的反應,史書雖沒明文記載,但接下來的舉動對其加以了佐證。

就在這件事發生後的當天,李世民帶領五百騎兵探察敵情,遭到了王世充萬餘人的合圍。在李世民幾乎被單雄信“擒賊先擒王”時,剛剛獲得自由的尉遲敬德不僅沒落井下石,反而孤身殺出、一槍把單雄信刺落馬下,令李世民轉危為安。

事後,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比眾人意公必叛,我獨保無它,何相報速邪?”剛才眾人都說你會叛逃,我之所以擔保,只是出於對閣下的信任,並沒其他用意,何必這麼快地回報我呢?

此言看似抱怨,實際上是在說:我之所以力排眾議,不是功利地看好你的“勇健非常”、讓你報恩,而是基於對你這個人的信任,咱倆來日方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話既深刻、又真切的話,不僅打消了尉遲敬德報恩的念頭,更讓對方從此拜倒在自己的知遇之恩與人格魅力下。李世民的馭人能力,確實讓人佩服。

對於尉遲敬德,李世民為啥不聽從屈突通、殷開山等人的建議,採取人道毀滅這種最穩妥的方式?李二之所以力排眾議,堅持收用尉遲敬德,自然是依託他前期的縝密調查工作之上。他不單單是要把對方視為自己的工具人,而是要培養成為自己的嫡系。而這樣的人,除了能力外,是否可靠也至關重要。畢竟,當時的李唐也許不缺人,但對於李世民本人而言,才能出眾,卻又履歷清白、為人可靠的好苗子,卻是稀缺資源。

最新小說: 我就是要做皇帝 重生之烽火一生 快穿逆襲:炮灰寵夫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你 回到明朝當海盜 三國第一軍師 芳魏 大明:家父九千歲 明末的王樸 大漢在逃天子 重生大明當昏君 末世之雍正帝妃傳 攤牌了我是假太監 全球戰國 山寨小相公 三國裡的MC玩家 大秦之我被祖龍偷聽心聲 這裡有家咖啡廳 1644我的帝國 非典型原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