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存亡之秋 > 第五章 鍾會謀略伐蜀戰

第五章 鍾會謀略伐蜀戰 (第3/3頁)

推薦閱讀:

只見向充站在尚書令旁,眼色嚴厲道:“尚書令,自從大將軍撤往沓中,尚書檯便沒有再收到任何軍情。如今北伐軍情況如何,是在繼續與魏賊作戰,還是已經考慮回國,過冬物資是否充足,明年是否有新計劃,諸多疑問尚書檯是一無所知,這樣真的可以嗎?”

見向充生氣,樊建笑了笑,道:“向老弟,彆著急,坐下說。”見向充依然站在那裡,樊建只好道:“你的問題問得好,我也很想知道大將軍與北伐將士的情況。可你也知道,自從諸葛都護彈劾大將軍失敗之後,整個尚書檯便不再過問軍事,而軍事直接由陛下與黃常侍負責。”

樊建又讓向充坐下,向充緩緩入座,道:“可是這樣真得好嗎,前線軍情只有陛下與黃皓知道,整個尚書檯甚至朝廷文武百官皆無人所知,若前方發生意外,國內又該如何應對。”

樊建道:“你這話不無道理,可這又有什麼辦法,誰讓諸葛都護那樣做。哎,事到如今,你我便只能希望大將軍與北伐將士平安無事。”

張紹走來,道:“向尚書,我相信情況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

一直在不遠處注視的陳壽向前兩步,道:“尚書令,我能發表一下個人意見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樊建、張紹、向充等人皆看著他,覺得很奇怪,樊建道:“陳侍郎,當然可以,請說吧。”

陳壽道:“在下不懂軍事,但在下知道軍事乃國之大事。我國的文臣武將理應知曉。可是秋冬以來,軍情皆由宦官專斷,這樣是極不合理的。眾人皆知宦官與大將軍之間關係微妙,若大將軍需要支援,宦官有意為難,那麼這樣下去,將誤大事,甚至使國家命運危若累卵。所以在下斗膽諫言,請尚書令及眾尚書上表陛下,恢復尚書檯協助國家處理軍事的權力。”

陳壽這話或許不無道理,但樊建聽後,卻沒直接表態。

見況,費承走來道:“承祚,你應該叫他黃常侍,直接這麼叫太不禮貌了,不像是博學通禮之人的言論。”

陳壽道:“與前線數萬將士生命與國家安危相比,一點失禮也不那麼重要吧。”

陳裕道:“軍國大事,尚書令自有尚書令之想法,陛下自有陛下之深慮,你說這些有何用,這事並不歸你負責的。”

陳壽道:“天下興亡,國家命運,關係著上至天子王公,下至黎明百姓。況且我身為國家官吏,怎能不擔憂。你二位皆國家之臣,世受國恩,也應該盡職為國分憂,怎能選擇怠慢,只圖清靜。”

見兩邊爭起來,壽良趕緊道:“別說了,都別說了。”可兩邊並沒有停下。

陳裕道:“還要添亂嗎?你若這麼想,那明日上朝自行啟奏陛下便是。”

陳壽道:“有何不可,我明日啟奏便是。”

費承道:“你知道這麼做的後果嗎,這會惹惱陛下,會得罪黃常侍。”

陳壽道:“身之人臣,盡之臣事,只要我說得在理,陛下便不會置之不理。”

陳裕道:“幼稚,愚蠢!”

壽良又勸道:“不要再說了,三位同僚這是怎麼了,請冷靜!”

樊建也看不下去了,止住道:“諸位,這事容我想想,不必爭執,都忙各自公務去吧。”

見樊建這麼說,費承、陳裕、李驤便離開,壽良見陳壽不願走,拉了拉他袖口,陳壽欲走,樊建叫住,於是壽良先行離開。

樊建又讓向充、張紹等人也離開。

陳壽坐下後,樊建道:“承祚啊,你的意思我都明白,只是這事不是你想象得那麼簡單,需要從長計議。”

陳壽道:“我是見向尚書這麼說,所以忍無可忍才如是說來。尚書檯已經兩個月沒收到任何軍情了,若這樣下去,危險或隨時降臨。”

樊建提高語氣,道:“陳侍郎,我是尚書令,難道我會不知此事之厲害,但我說了,需要從長計議,你不必再說了。”

見一向文雅穩重的樊建有些激動,陳壽嘆了口氣,道:“好吧,既然尚書令都這麼說了,我不說便是了。”

樊建緩了口氣,道:“陳侍郎,你性格太剛強,雖然陛下是說過讓你像董允)、費禕)學習,但這只是一個願望,而時代在變化,你也要隨時代而變,不然將來發生什麼事,我真保不了你,你明白嗎?”

陳壽也緩了緩,道:“在下明白了。這些話,我以後不再重複了。”

樊建道:“記著,千萬不要得罪黃常侍,不然你在宮中,甚至成都都待不下去,一定要切記!”

陳壽起身拜道:“陳壽遵命。”

“下去吧。”樊建道後,陳壽於是離去。

公元262年年末,魏國方面,司馬昭與鍾會等人商討伐蜀之事。季漢方面,除了皇帝、黃皓等少數人掌握前線軍情,朝中文武百官皆不知情。那麼這樣下去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陳壽黃皓交惡事。

喜歡存亡之秋請大家收藏:()存亡之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說: 山大王的文藝人生 中世紀之暴君帝國 快穿:如願人生 移民全球 大宋中興傳 明末之藩王崛起 大唐:李世民找我當大官 三國:我,開局選擇反賊陣營 水滸王倫 大唐:長樂賴在我家不走了 我就是要做皇帝 重生之烽火一生 快穿逆襲:炮灰寵夫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你 回到明朝當海盜 三國第一軍師 芳魏 大明:家父九千歲 明末的王樸 大漢在逃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