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驚訝道:“哦?請繼續說來。”
鍾會道:“大都督可先上表天子,表明我朝應該早日一統天下,併為伐蜀作各項準備。我國對外揚言欲攻打吳國,命令將軍唐諮作浮海大船,迷惑蜀國。然後天子下詔,讓鄧艾、諸葛緒各集結三萬餘軍隊,關中亦集結十萬餘軍隊,準備伐蜀。待到明年春夏,正式下詔伐蜀。”
司馬昭點了點頭,道:“士季言之有理,就依你之言,明日上朝,我上表天子,作伐蜀準備。”
見司馬昭從容接受鍾會之謀,眾人皆沉默,唯有鍾毓除外,他道:“大都督,我弟士季雖有才謀,但對蜀作戰乃國之大事,應該與朝堂眾臣商議之後再作決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見兄長這麼說,鍾會不滿道:“兄長,自淮南歸來,這事已經商議了五年,時間還不夠嗎?難道還要再商議五年?此時蜀弱而魏強,蜀主老而昏庸,信任宦官,而我當今聖上英明,任用賢能。蜀國君臣離心離德,我國君臣同心協力,這樣的局勢下,我國必能滅蜀。如此百年不遇之時機若不把握,更待何時?難道等幾年之後蜀國另立明君嗎?”
見鍾會批判自己,鍾毓道:“士季,雖然你在淮南立功,也謀劃天下多年,但這事並不是你想象的那麼容易的。”
鍾會道:“那也不是兄長想象的那麼困難的。我國國力是蜀國五倍,如此羸弱之國留之何用,先伐西蜀,再下東吳,我國便能完成統一天下之千古偉業。”
鍾毓被氣得不知該說什麼,司馬昭見狀,勸道:“鍾家兄弟,皆冷靜一點,不要因國事而傷及兄弟之情。我意已決,明日上表天子,做伐蜀準備。”
見司馬昭執意站在鍾會這邊,鍾毓便不再多言。
此時,隴西沓中。
沓中大營之中軍營帳。
李密走到姜維身邊,道:“大將軍,這是最新軍情。”
姜維拿到一閱,道:“鄧艾違背司馬昭軍令,拒絕向沓中進兵。”
李密道:“如此公然違背司馬昭,鄧艾是否會惹惱司馬昭,使司馬昭怨恨。”
姜維想了想,道:“鄧艾畢竟與我相持多年,難分勝負,司馬昭還是信任他的。”
這時裴越走來,道:“大將軍。”
見他心急,姜維道:“不急,慢慢說來。”
裴越道:“沓中前沿、甘松外,皆發現有敵軍活動,人數不多,像是在打探我軍佈防與監視我軍。”
姜維道:“鄧艾這麼做是想搞清楚我軍下一步的動向,是堅守沓中,還是會撤回漢中,或是整軍之後再次向北與之決戰。”
李密道:“這麼看,鄧艾很難主動南下與我軍決戰了。”
姜維道:“不會,就算司馬昭數次催促,他也不會。因為他一時找不到我軍破綻,便不會貿然進兵。”
李密看著裴越,裴越微微點頭,姜維接著道:“不過我軍依然要時刻防備鄧艾,以免被他找到破綻,我軍還要偵查魏國朝中司馬昭的意圖,司馬昭是敢於弒君之人,他的狠毒難以想象,他一定會做出超越他父、兄的事蹟。”
此時,沓中大營外某處。
鄧艾、鄧忠及隴西太守牽弘率少數軍士,秘密來到沓中外圍,就近偵察姜維營寨。
看著前方營寨,鄧艾仔細打量,道:“這是姜維沓中本營,東邊是強川口,西邊是甘松,姜維的三四萬人便在這裡長期屯田,對隴西形成威脅。”
鄧忠道:“父親,看來姜維短時間內不會離開前線,或許等他糧草充足之後,便會進犯狄道。”
牽弘道:“鄧將軍,大都督要求我軍進兵沓中,可這樣嚴密的防線如何能攻破?”
鄧艾道:“二位勿急,我認為姜維目前不會向北,我軍也沒到南下之時機。如此一來,兩軍只能長期對峙,一直持續到明年開春。”
鄧忠道:“若明年開春,時機依舊未到又如何?”
鄧艾道:“我軍與姜維兵力基本相當,沒有九成的把握我是不會貿然進兵而自取禍敗。所以若時機未到,便繼續等著。”
牽弘道:“這?這樣做是否會惹惱大都督。”
鄧艾道:“大都督遠在洛陽,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關於這事,還是等明年再議吧。”
偵察結束後,鄧艾等人返回狄道。
成都,尚書檯。
自從姜維屯田沓中後,尚書檯便沒再收到過任何前線軍情,這讓這裡很多人感到疑惑,尚書向充便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