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時分,一聲嘹亮的嬰孩哭啼聲響徹了未央宮頭頂靜謐的夜幕。
產婆萬分欣喜地從產帳中抱出一個裹在綾羅錦緞的襁褓之中剛剪斷了臍帶的嬰孩,忙交到與一眾太醫令焦急候在帳外的劉徹的手中後,連忙俯身叩首高呼:“恭喜陛下,喜得龍子”。
劉徹高興得雙手都不禁顫抖了起來,望著懷中如白玉一般稚嫩的嬰孩放聲哭喊,那嘹亮的聲音中彷彿透著無窮的力量,彷彿能能將頭頂的夜幕也撕破一般。
這位遲來了十餘年的皇子承載著新生的希望,也承託著整個王朝的希望。
小小的一個孩子,卻像是有千鈞的分量,抱在手中,劉徹覺得自己的年輕力壯的手臂竟也不自禁地有些顫抖。
這感覺似曾相識,他的第一個孩子衛長公主降生的時候,便就是這樣的感覺。或許只是因為是公主,不能繼承大統,他雖未表露,但還是心中總歸還是有些許的遺憾。
但這次不同,已經生了三位公主的衛子夫,終於為他填了第一位皇子。
劉徹喜不自禁,自然也顧不上時辰,連夜命人傳喚朝堂中有兩位最最善於寫賦弄辭的官員枚皋與東方朔,令兩人作謀祝之詞,慶賀皇長子的出聲。
君臣幾人正在殿中喜氣一團時,殿外忽然捷報傳來,車騎將軍衛青出雁門挫匈奴銳氣,首虜千人,救回的上百被虜劫的邊郡平民,繳獲財物馬匹數不勝數。
劉徹大喜,只覺得天降麟兒又逢愛將大勝,此乃上天的照拂,喜氣之餘命人修建了婚育之神句芒神祠,準備親赴祭祀,以慰蒼天。
正高興著,卻又收到衛青千里傳來的一封軍報,劉徹展開來看,原本喜氣的眉間不禁輕攢,字裡行間反反覆覆看得真切。
劉徹低頭思索了片刻,望著身邊的幾位親信朝臣,便也道出了衛青心中多述的實情。
如今匈奴單于王部東移,西面河套地區與單于王部的聯絡沒有往日那樣密切。衛青在俘虜的匈奴士兵口中得知,現河套的白羊、樓煩二王,兵力僅僅餘萬人,卻鎮守著至關重要、甚至威脅著帝都長安的河套地區,且與單于大軍之間的聯絡正在鬆懈之時。
如今,正是漢軍大舉進攻河套,將著懸於幾代君王頭頂的利刃徹底拔除的大好時機。衛青的軍報中也是請求劉徹莫要放過大好時機。
身邊的主父偃聽完冥思了半晌,忽而拂袖拱手參拜劉徹。
“陛下今日喜得皇長子,為以正其身份,臣斗膽恭請陛下,立衛夫人為後。”
此話自然是說道了劉徹的心眼裡,其餘幾位大臣還沒反應過來,卻也知道衛夫人為皇室添了三位公主,一位皇長子,可謂是勞苦功高。其胞弟衛青如今也是名正言順的將軍,龍城大捷後也封了關內侯,如今又在塞外大捷歸來,戰功紮實,卻無可詬病。便也就順著主父偃的話,複議幾句,也算是討劉徹的一個好。
只有東方朔聽得真切,方才明明是在說河套之事,可為何主父偃又偏偏扯回到了立後這件事上。
劉徹也有些疑惑,不明白主父偃何意:“立後自是早晚要立的,衛夫人向來不爭這一朝一夕之榮辱,如今戰事在即,這些後宮之事,朕又怎能在此事去廢這個心思。”
“皇后乃一國之母,後衛懸空,臣民便猶如沒有母親一般惶恐不安。此乃安撫萬民,以正社稷之大事,已不是陛下後宮妻妾之爭……”
“我看主父大人是還有別的意思吧……”東方朔詭秘一笑,插言道:“這裡都是陛下近臣,大人既然開口了,便就都索性說個清楚。”
主父偃沉了沉面色,只覺著東方朔平日裡不過一副俳優的面孔,關鍵時候這些朝臣中,卻也只有他看得清自己的意圖。
為防止他先說出口,主父偃自然趕忙主動向劉徹解釋個清楚。
“臣以為,此時河南之時,匈奴王部還未察覺。但匈奴人徙鳥舉,倏忽變化,不知何時又會忽然西移,陛下若當真想要出兵河套,那便也就是在這幾日之間了。若是陛下願派衛將軍出塞,此時在長安大舉操辦他姐姐的封后大典,衛將軍又剛剛得勝歸來,照旁人去想,自然是還來不及出擊河套的。臣聞說,衛將軍在河東時曾被匈奴人行刺,大漢將軍的行程匈奴人居然可以瞭如指掌,可見我長安之中也並非是沒有那胡虜的眼線。這些人伏於暗處,若是陛下從長計議,只怕訊息很快便要插上翅膀飛到那千里之外了。兵貴神速,到那時,大軍西移,為時晚矣。不如陛下將這封后大典做一個幌子,讓衛將軍匆匆露上一面,讓那些匈奴人的招子都以為將軍就在長安。然實可命將軍藉此悄然北上,這才是真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劉徹一聽,立即龍心大悅,不愧是鬼主意最多的主父偃。
東方朔淺笑不語,心想這主父偃怕也是想私下裡還衛青一個人情。畢竟像衛青這樣一個素來不結黨派的皇帝親信,所推舉之人也不過兩位。一位便是河東太守,那個出了名的酷吏減宣,一則便是在這朝中為劉徹削藩獻計獻策的主父偃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東方朔倒是有些納悶,衛青此人心性柔和,從不與人爭執結怨,可著所推舉卻皆是手段強硬之人。也不知是不是他自己心性溫良,自己雖不能行,但卻心嚮往之。
既然是這樣一箭雙鵰的好事,劉徹自然是不願再拖延了。
衛子夫也不是頭一回生養,身體卻也恢復得快,劉徹命人擇了良辰吉日,便命人千里傳書詔衛青返回長安。
衛子夫此次生的是皇子,又聞劉徹有立後之意,平陽自然要入宮恭賀,可心中卻還有些忌憚自己曾為陳皇后拖千金於司馬相如著《長門賦》一事。
她是怕衛子夫還記恨於她,心中總是有個疙瘩。來見子夫是卻也是隻敢在簾外問候,連那暖帳的珠簾都未敢撩開。
如今王太后不在了,平陽的依靠便只有弟弟劉徹一人了。可偏偏自己又因衛青之事與衛子夫有了些過節。人是她自己送進宮的,可此時卻也是處得不鹹不淡的樣子,原也是因為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當時實不該那樣的衝動。
民間如今四處都唱著歌謠:“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衛子夫立後立威之事已成定局,原也是想要送一個體己人在劉徹的身邊,以後也好有個照應。可未想到,竟到了如此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