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唐徒 > 二百五十八章 秦川行盡潁川長 (下)

二百五十八章 秦川行盡潁川長 (下) (第2/2頁)

推薦閱讀:

陳權悵然若失的拱手謝過,本來還打算吐露的心思也無意再提,老者已盡述武寧的錯處,自己也沒必要討那個沒趣了。

“哈哈,太尉,你不避艱險轉行許州應是為求接連江左諸陳的吧?如那福建陳氏南遷已久,根基駢厚,若能得其相助或可解了此間危難,但~,老夫不能應你,更應不了。雖說天下諸陳多以潁川為祖庭,可也只是個情分,涉及家族興衰大事怎會顧念這般情由?否則我潁川陳氏又何至淪落如此?至於你說的苛難世家~,恩,族中卻有些爭執,然老夫卻不以為意~”。

“你瞧~”。老者忽是拉過了陳權指著田中仍俯身操勞的農夫沉聲說到。

“他們~,他們有田,卻也不多,只勉強求活而已。太尉於武寧鎮大開殺戒無非是看中了田畝,你以為分潤了土地便能取了民心,贏個太平嗎?試問哪一朝立國之初未曾分田於百姓?然結果呢?一戶若得三五十畝,太平年景百年當可延存六七代,本是養活三五人的土地卻要供給數十人,甚有百人,如此可還能活?到那時又會怎樣?仍就是賣身為奴或棄土流逃。太尉知兵者,或以為可仗兵兇開疆拓土以解危勢。呵呵~,就以本朝論,大唐自立國始便尚武成風,頗得商君所言: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6”之精義,倒也因此威伏四海,疆域萬里。然而~,武人卻日漸勢大難為防制,本朝起兵作亂的又何只安史二賊?況且兵者兇也,哪一場戰事勿論勝敗無不死傷者眾?於是乎,誠如元微之所書:兵興則戶減,戶減則地荒,地荒則賦重,賦重則人貧,人貧則逋役、逃徵之罪多7~,敢問太尉,如此又將奈何”?

“當崇文抑武~,啪”。

恍惚間陳權幾乎是下意識的脫口而出,然話音一落,他便馬上醒過神來,這不是後世宋朝的政治生態嗎?雖然時間很久了,過往所學的內容也多半記的不清,但歷史書上的靖康之恥可從來未曾遺忘,於是他忙又捂住了嘴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老者詫異的瞟來一眼,他並不知陳權是因何如此的緊張,見又過了一息陳權似已平復,他便又是說到:“呵,太尉果是大才,可~,還是不行呢,至少當下不行。只因這崇文崇的又是哪一家的文?儒,釋,亦或道?大唐立國行三教並重,但儒家卻愈漸失墜,佛道則大行於世。嗨,苦也,命也!儒家重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9。《孝經》亦言: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故而大唐極是重禮。然人生一世,“心”,“性”,“情”,“欲”,“生”,“死”皆為要者,儒家卻知之甚略,六朝時8的宗少文曾譏言道:明於禮義而暗於知心10。本朝便有孔穎達撰《五經正義》提聞其義也不足為用,於是乎劉夢得也是慨嘆:儒以中道御群生,罕言性命,故世衰而浸息;佛以大慈救諸苦,廣起因業,故劫濁而益尊?。哎,而今時將亂世,佛道益盛,儒家日衰,可~,治亂可能借重胡人之道?亦或取用無為”?

“再有大唐世家林立,雖有科試,但取用之才也多半出自豪族。倘當下崇文,得益者實是士族高門,若任由世家把持朝政,嘖嘖,這天下可就有趣了。而且本朝非不欲拔擢寒門,歷代天子多也期望其能制衡一二,只你瞧,這田中之人有幾個能識得自家的名姓?叫他們放下手中的耕鋤去識文習字,哈,這便又說回前情了,田畝不足使,人尚不能活,又以何讀學”?

“故而~,凡有王朝立國時多使民有其田,加之輕徭薄役,口數自會倍增。而至多百年,土地疲瘠,田不足用,百姓便失於貧困,豪族富戶更趁此大行兼併之途,於是貧者愈貧,江山衰頹。如以戰事相養,武人必勢大難遏,若輕武事,桓範曾曰:好戰者亡,忘戰者危?。那時就不談朝堂上如何爭權奪利,也不免埋下亡國之禍。如此往復,朝朝代代皆是如此,所以你如今便是殺光了天下的世家豪族,又能如何?老夫又何必要介懷呢”?

這湧入腦中的一席話驚得陳權如木頭似的站定了一動不動,雙眼發痴一般毫無焦點的望著遠方,毫無疑問,這是他從來未想過,更是無法想象的問題。

深邃且又迷人,讓人恨不能立刻劈開頭顱好好理出個頭緒,只思緒才是一轉,大腦便如針扎一般的疼。

嗞~,陳權抱著頭緩緩蹲下,痛苦的神色讓身後隨扈的侍衛忙是擁上前來攙扶了,又七嘴八舌呼喝起來。

“大王~,大王~,快喚醫工來~”。

“無妨,無妨,爾等退下,孤無事~”。

陳權仍有些踉蹌的一把甩開了欲要架他迴轉計程車卒,又是扯過了老者,哀聲到:“陳公,望公教我~”。

“哈哈,老夫思慮了數十載,卻有一法,嗯,便是重振儒道,把這天理,綱常,人慾只言說個通透,如此,一法通,則萬法通”。

——

陳權有些落寞的踏上了歸途,看著仍站在路邊不卑不亢含笑相送的老者讓他心中頗有些不是滋味。有感激,但更多是為惶恐。

藏在記憶深處的歷史脈絡而今也說不清是模糊還是清晰了,只是會很詭異的覺得,他這幾年好像是將歷史本來的模樣塗改了許多,卻又似什麼都未曾改變。

“陳公,莫再送了,我~,哎,若有緣再見吧”。

“呵呵,也罷,也罷,如果太尉他日踏足中原,潁川陳氏定會挾全族相迎百里,這許州,也便做個請迎太尉歸族的薄禮”。

“哦,對了,還有一事,陳氏於京中尚有幾個刀筆小吏,雖沒什麼本事,只訊息還算靈通。前時傳信回來言及一事,據悉天子給護送鄭國舅遺體回京的沙陀人賜了國姓,想必是要重用沙陀一族了~”。

“哦~,終於是來了嗎,哈哈,我知道的,是否喚作李克用”?陳權聞言精神為之一振,他腦海中頓時浮現了朱邪赤心的影子,李克用,後世大名鼎鼎的李克用終於是完成了蛻變,自己為數不多還能篤定的記憶此時彷彿把他從迷茫中一下子拉了出來。

“李克用?咳~,倒也是個好名字呢,只不過~,不過天子是賜名了李國昌,所以~”。老者第一次有些失態,臉上強擠了些笑出來小心糾正著陳權的錯誤。

“什麼?李國昌?這人又是誰”?

ps:註釋滿了,寫不下挪來一點,抱歉。

這章潁川之行是此卷的楔子。意指後來宋朝的崇文抑武,理學興起都是建立在對前時歷史的反思上,不開上帝視角的話,其實於當時也很難說錯。所以本卷名“歧路”。哎,恐又是個不易下筆的段落。

喜歡唐徒請大家收藏:()唐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說: 大漢在逃天子 重生大明當昏君 末世之雍正帝妃傳 攤牌了我是假太監 全球戰國 山寨小相公 三國裡的MC玩家 大秦之我被祖龍偷聽心聲 這裡有家咖啡廳 1644我的帝國 非典型原始社會 穿越之萬古明君 快穿:每次都在玩養成 小王爺威武 鐵十字軍旗永不落 勇者名叫惡龍 士頌三國 因為我是殭屍 大唐機械夢 娶個女鬼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