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入夜,杜方帶回了三縣之令,從此刻起,徐州理論上已成了陳權掌中之物。
這是好訊息,而同樣還有個壞訊息,此前戰事讓不少潰軍流落於外成了賊寇,今日杜方已是遇到了兩回,雖是人數不多,但是禍害普通百姓是一點問題沒有。如是落草的還算好,但徐州各個要地關隘又有幾處為人所佔?特別是現今沒有時間更沒有人力去清剿的情況下要如何解決?徐州本就多山,幾十個人往山中一藏便是水中之沙,如何去尋?
於此陳權不得不面對這個複雜的局面,大戰將起,可徐州內部的不安定因素又增了一分。
——
”大兄,這事你可以去問下武將軍呢,他怎也是世居於此,想來或有所謀“。杜方一邊恭敬的給杜平夾菜一邊說到。
“恩,也只好如此了”。陳權心中有些發苦,他如何不知自己對武家戒備之意過深,可他確實是怕的,肅宗乾元元年李正已殺王玄志之子推立侯希逸1,大唐藩鎮節度使由軍士廢立自此便開始了,而今已有九十餘載。這九十餘年中藩鎮軍亂數百,單是為手下軍士所害的節度使和刺史就有近五十人,其中不乏史翽,荔非元禮,李懷仙,朱希彩,李希烈,張鎰,田悅,田弘正,馮河清,李象古,朱克融,史憲誠這樣名噪一時的大人物。
雖然這裡有不少是取死有道,可這一次次的血腥軍變如何不令人懼。陳權只是個冒牌的徐州子弟,和武家這種地方豪強如何能比,如不在立業之初便束了武氏手腳,陳權真的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了。
“唉,阿叔,今日錄了多少人”?陳權搖了搖頭壓下憂慮轉頭問向杜平。
“七十八戶,後也有人復來,不過我按你所言卻是未錄,推脫了過去”。杜平擱了碗筷便要去取所記之卷,陳權連忙按住了他。
“不急,恩,如此正是妥當,明日還要煩勞阿叔便按所記給這七十八戶分配田畝,大張旗鼓的去做,定要讓彭城百姓知曉。高麗人隨著李見走了大半,加上各都所繳,所得財貨田畝倒是夠用上一段時日了。可如是人人皆有所分那定是不夠的,所以我才叫阿叔等人散了才做錄抄,便是欲效仿商君立信之舉,過些時日想來會有戰事,定要先取百姓之信才是”。
“還有,卻是要分個等次,現時用兵之際,如願從軍者,按前例予不課田五十畝。不欲或無丁入軍者,便依此前永業田制,丁二十畝,卻是要課稅的,至於這稅,唉,這些時日也是無法細算。令平現今忙的飯都不及食,如今又實在無人可用,我是粗人,對這賦稅一事知之不詳,倒也不敢亂說了,我是覺得乾脆便行漢制十五稅一罷了”。陳權胡亂扒拉著飯苦惱的言說著,賦稅歷朝歷代都是重中之重,可既要取悅於民,又要保障日常用度,特別是軍需所用,這要如何劃分個界限陳權根本就不清楚。他並不蠢笨,也算是精於算計的,可唯獨財貨之事讓他撓頭,哪怕前世學的國際貿易,可先不提所學早就丟了個乾淨,而且這不同的時代便是個傻子也應知不能生搬硬套的。
然而當陳權說出了漢制的十五稅一之時他就成了傻子。
”不可“。韋康不知何時走進了這半開透風的屋子,一臉嚴肅的否決了陳權的想法。
”度之,萬萬不可,這前漢之策怎能套用今時?更何況如今首要之事是如何抵擋朝廷征討,如是敗了,勿論何等謀畫皆是空文“。
”財稅事大,寧苛勿疏,如是此番予利過厚,一旦將來複有用度加徵,那麼百姓必會不滿,朝廷舊事當以為戒。分劃田畝可行,但這稅暫只去了苛雜之項便是,如此既減了百姓之負,又便於來日調順“。韋康坐下自己盛了飯邊吃邊說著。
””啪“,幸有令平,是我輕率了,那這稅賦一事便交與令平吧,你想個良法,定要讓百姓可得衣食“。陳權懊惱的拍了額頭,忙討好的笑對韋康說到。
”咳,咳,你真當我是管仲樂毅不成?這財貨之事便是滿朝宰相都是不好相理的,我又如何能定下良法?唉,等吧,等此間事定必要得些賢才了“。韋康被陳權沒譜的話嗆得咳了兩聲,又沒好氣的白了一眼,想了一番復又說到。
“這世上哪有萬世不移之法,大唐沿襲前隋之度,兩百餘年亦是改動頻頻。而前隋同是承宇文周之制,再往上歷朝歷代皆是如此。世事變遷這法令也是隨之而變。大唐立國初時的租庸調變成了兩稅制,而今兩稅制也是疏漏頻出,其實如不是度之定要予利百姓,那麼只在當下的兩稅制上尋機改動一番便是了”。韋康有些遺憾的說著,他確實是不願見稅制大改的,哪怕只是現有的徐州或者是可能入手的武寧四州變改。
自秦皇起幾乎每一次震動一個時代的亂事俱是借貴族,鄉豪或是宗教之勢的。而今陳權既要剝離宗教又對世家垂涎,僅憑庶人為用這果能成事嗎?
——
”如何,可有異常“?曹全晟見斥候迴轉忙起身問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將軍,只後方有異,幾處新埋馬糞尚溫,可卻不見人蹤,我等不敢再行探查恐壞了事,只能先行回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