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京師的大明皇宮一處偏殿中,鄭芝龍及其子鄭森還有東海水師提督徐宏基三人在朱慈烺的面前站成一排。
來自現代社會的朱慈烺是個急性子,不喜歡封建社會的慢節奏生活,所以鄭芝龍和鄭森一來到京城,朱慈烺就立刻讓他們進入皇宮朝見自己,同時還把徐宏基給叫了過來。
“如今我大明朝一統天下,周邊四夷臣服,但還有些偏遠之地的小國沒有臣服於我大明,比如東瀛和琉球。”
“三位愛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間安能有不臣服天子而王一地者?”
朱慈烺沒有急著命令他們率兵遠征東瀛,而是先將周邊所有國家都必須臣服於中華,臣服於大明天子這個觀念灌輸到他們腦海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個觀念在中華深入人心,鄭芝龍他們三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將這個思想灌輸到了他們的腦海之中。
於是三人異口同聲十分有默契地說“陛下所言極是。”
“天下一統於陛下,海外蠻夷安敢不服。”
聽到他們的回答,朱慈烺很是滿意,尤其是鄭森,說話時,他那充滿火焰的眼神,連朱慈烺看都覺得渾身暖洋洋地。
“這是你的兒子鄭森?”忽然,朱慈烺指著鄭森對鄭芝龍說。
“是犬子,今年二十二了。”聽到朱慈烺問鄭森,鄭芝龍趕緊回答。
其實鄭森今年才二十一歲,算虛歲才算是二十二,不過古人說年齡一般都喜歡說的大一點。
“鄭森這個名字不好,朕賜你一名,叫成功吧。”朱慈烺靈光一閃,決定按照歷史的原貌,讓鄭森改名鄭成功,這聽起來就順耳多了。
鄭森和鄭芝龍萬萬沒想到,朱慈烺竟忽然做出這樣的舉動,不過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更何況賜名,於是兩父子趕緊跪地叩謝朱慈烺。
“謝陛下。”
“快起來吧,自古英雄出少年,我看鄭成功應該頗有些武藝,就選他進東海水師做一個百戶吧,要是日後立了功,讓他自領一軍也未嘗不可。”
才賜完名,朱慈烺的後招就又來了。
讓鄭成功進入軍隊當軍官,這可謂是一個大大的陽謀,首先鄭成功是大明的子民,有服從君主命令的義務,其次依靠父輩隱蔽進入官場,這在大明又是一個常見的做法,鄭芝龍沒有理由拒絕。
可是這樣一來,鄭芝龍又相當於往朱慈烺的手上交了一個人質,而他還沒有任何的辦法和理由拒絕。
對此,老奸巨猾的鄭芝龍當然明白,可還不等他想個辦法回絕朱慈烺,他的兒子鄭成功就急不可耐地謝恩了。
畢竟是個少年人,得到君主的賞識,立馬就肯為君主肝腦塗地。
“謝陛下,成功無以為報,只能以身許國,若有朝一日,必定為大明捐軀。”鄭成功叩謝朱慈烺後,便立下誓言。
從歷史上鄭成功的表現來看,他這誓言顯然不是隨便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