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當看到船上走下來的是說漢話的大明軍人後,這些人才安心下來。
從遠方來到朝鮮王國的明軍,在朝鮮軍民百姓眼中遠比朝鮮國的軍隊要親切、安全的多。
且不說大明天兵不可戰勝,輕而易舉就打跑了想要侵略朝鮮的東瀛人,他們在這裡,更能給人安全感。
單說軍紀這一點,明軍就比朝鮮王國軍強上不少,畢竟以往朝鮮軍民見到的明軍都是明廷在邊軍、內地裡抽調出來的精銳,素質、紀律都很不錯,就遠比和衛所兵差不多的朝鮮王國軍強。
所以這些碼頭、港口中的朝鮮軍民見到明軍後,非但不退避,反而十分熱情地迎了上去,或問他們需不需要自己的商品,或問他們前來所為何事。
就連地方官長在得知大船上下來的是明軍後,也第一時間趕過來了。
在聽聞天朝的一位國公,一位伯爵來到這裡,當地軍民惶恐不已,唯恐招待不周,觸怒對方,於是趕緊將明國水師到來的訊息告知漢城王宮中的朝鮮國王李倧,讓他來接待這兩位。
雖然徐宏基的只是個公爵,說起來名義上地位比李倧低了不少,但因為是天朝上國的公爵,在一眾朝鮮軍民眼中分量不比自己的國王輕多少。
很快,李倧就帶著王宮護衛數百人趕到了港口,除此之外,又攜帶了大量金銀布帛、酒肉食水來犒勞明軍。
之前朱慈烺和朝鮮人簽訂條約的時候,就已經規定過朝鮮王國要對大明負起的一些義務了,比如說為經過的明軍提供資訊支援、派遣嚮導,當然還要輔助補給明軍,如果明軍來到朝鮮王國境內長期作戰的話,當地甚至還要出一些軍費給大明。
朱慈烺可不想做個傻乎乎的老好人,幫別人打仗還不要錢。
明軍出動一天就要耗費無數的白銀,如果為了朝鮮人而作戰,還不讓朝鮮王國掏銀子,那他朱慈烺和大明成什麼了,到底朝鮮是藩屬國還是大明是藩屬國。
在朝鮮得到一定補給,又讓李倧找了一百個熟悉朝鮮和東瀛國海岸、水文計程車兵後,徐宏基便和鄭芝龍揚帆起航,向著東瀛本州島江戶的方向駛去。
朱慈烺雖然不知道這個時代的東瀛是什麼樣子,不過他憑藉著前世的歷史知識,大概知道現在的東瀛應該是德川家做主。
換句話說就是德川家現在是東瀛的徵夷大將軍,在江戶成立了德川幕府,作為實質上管理東瀛全國軍政的都城,至於原來東瀛天皇居住的京都,則成為了一個大型廢物養老院。
所以朱慈烺在水師出發前,便囑咐他們可以直接前往江戶,畢竟在東瀛國內說了算的是德川家,找別人也沒用啊。
在一眾朝鮮士兵的幫助下,大明水師很快就離開朝鮮,到達了東瀛附近的海域內。
緊接著,在鄭芝龍及其麾下一眾清楚東瀛海況、海圖、水文條件的水兵幫助下,船隊又順利到達了江戶附近的海面上。
此時德川幕府已經建立幾十年了,幕府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不僅自廢武功,還不準東瀛各地大名發展軍事力量。
於是東海水師沒有遭到任何阻攔,就來到了江戶的海面上,站在旗艦的瞭望臺上,甚至可以直接看到德川幕府的天守閣。
那裡是東瀛每個大名居住的核心區,就像大明的紫禁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