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果是新開設的衛所,是絕對不會有那麼多人的,算上軍人的妻子、父母,頂多也就兩三萬人。
“等火炮、火箭製造好,再發兵攻打也不遲。”朱慈烺平心靜氣地說。
這幾個月雖然前線戰事緊急,戰爭消耗了天文數字一樣的物資,但朱慈烺卻從未放棄火器的研發和製造。
因為來自未來的他知道這才是以後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性因素,現在的中華軍隊還能戰勝歐洲最強大的殖民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可再過上百十年就不一定了,到了十八、十九世紀,飛速發展的西方軍隊將中國人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燧發槍、刺刀、卡賓槍、空心方陣、線列戰術、鑄鐵火炮、一級艦,一項又一項新穎的軍事發明讓中華望塵莫及。
不過朱慈烺也沒想到自己的仗能打這麼快,依靠大量新軍、漢人軍閥、以衛所京營為主的舊明軍,還有和李闖默契的配合,竟然幾個月就把蟎清趕了出去。
雖然沒他們進入中原,一連打下千里江山快,但有這樣的成績朱慈烺已經很欣慰了,自己給大明這個垂垂老矣的帝國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雖然後方加班加點的製造了一些火器,不過大部分都還在測試、運輸、裝備的路上,朱慈烺至今還沒有建立起一隻使用新建造火器裝備的部隊。
“還是陛下仁德,不願讓我大明將士多在沙場上流血死亡。”劉寶恭維道,皇帝不管做什麼都是正確的,都是好的,這就是他們太監的生存法則。
“哈哈,那是自然。”朱慈烺毫不臉紅地棘手了劉寶的恭維,事實上,對此他早已經習慣了。
……
一轉眼三天就過去了,朱慈烺使用後方運輸來的火器,還有從多爾袞一行人來不及搜刮走、毀滅掉的庫房中發現了一些可以使用的火器,將其給一部分部隊裝備上了。
不過不是給原來那些軍隊裝備,而是一隻全新的軍隊。
之前那些金吾衛、山東義兵、高傑等人麾下兵馬,大多都是冷兵器部隊,擅長使用刀槍弓弩,而不會使用火器。
所以朱慈烺就打算搞一隻新部隊來使用火器,這樣一來有了試驗品,二來不會降低老部隊的戰鬥力,可謂一舉兩得。
左右不過是多養活萬把人吃飯的問題,對於擁有整個天下的朱慈烺來說不算什麼。
大不了讓海對岸的朝鮮用海船送過來一些就是了,他們是中華的藩屬國,給大明貢獻糧食是他們的榮幸。
而這隻軍隊的名字,就叫做武衛軍,其中分為五軍,前後左中右,當然朱慈烺現在只建立了前軍這一部八千人。
雖然債券、厘金、秋稅、戰利品等給他帶來了豐厚的收入,但那用來養兵還不夠呢,朱慈烺哪裡有銀子再打造四萬大量使用火器的大軍。
喜歡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請大家收藏:()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