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扭頭一看,才發現是太僕寺的太僕卿鄭多盛,心道,這傢伙真是魯莽,怎麼能當這張超的面說這話呢。
當初在刑場上,張超在下面監斬福王府以下一千多人,人頭滾滾,血流稱呼,可他卻連眼皮子都不眨一下,可見是一位多麼狠的主了。
不過他轉念一想鄭多盛的情況,便又覺得他站出來說這話是理所當然的了。
太僕寺的歷史悠久,從秦代就有太僕一職,位居九卿之中,秦王以後,更是在漢唐、宋元之中一直延續著,可謂是中國官職制度中的活化石。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每當改朝換代,新的君主為了改革前朝的弊病,開創一番新的局面時,就會將太僕寺的一些職能分割出去,讓一些新的部門和人員負責這些職能。
就好比朝廷最高的決策層吧,隋唐的時候是中書省,到了五代十國、兩宋的時候又變成了中書門下、樞密院,如今他們明朝,又一掃前代的弊病,直接將丞相廢除,改而啟用大學士,成立內閣這樣的非正式機構。
不過雖然如此,但前代的機構往往並不會被割除,就拿丞相來說,從秦漢一直到明朝,整體上來看是不停的削弱權力。
東漢的時候皇帝任用自己身邊的尚書侍郎,搞尚書檯,隋唐的時候又搞出中書門下,宋代又多了個樞密院,千百年來,丞相一直存在,但是行使丞相治國輔政職能的部門和人卻一直在變。
這是歷史的趨勢,是皇帝集權的結果,太僕寺自然也是如此。
“鄭大人,不要多言,我等且聽君王號令行使即可,無需多言。”錢謙益勸鄭多盛說。
雖然錢謙益是一個身上文人氣息多與政治家氣息的人,當初為了迎娶秦淮名妓柳如是,他便狠心將自己珍藏的全套《漢書》拿出來變賣,更不顧世俗的嘲諷。
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錢謙益還是明白該怎麼做的。
中國是一個從秦漢以來就一直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皇帝很多時候就可以看做是國家意志的化身。
而和皇帝作對,不按照他的想法來辦事的人,十個裡面最少有九點九個都落不得一個好下場。
那曾想,鄭多盛氣急了,竟然連錢謙益都罵上了。
“錢謙益,枉你是東林黨魁,東南君子之手,竟然只知道阿諛奉承君上,而置國事於不顧,你這樣的人,配入內閣,配做大學士嗎?”
“我輩文人在這樣的時候,就是要發揮清流前輩的精神,舍小身而為大國,為了勸諫君上,讓他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就要多言,而且要暢所欲言。”
鄭多盛真是有萬曆年間被廷仗打死的幾個不怕死,為了自己的名譽而亂說話的文官的樣子。
他站在看臺上,正義凜然的樣子,讓錢謙益和張超,頗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鶴立雞群的感覺。
不過這不是誇他,錢謙益和張超心裡暗叫道,這鄭多盛真是一個傻子,朱慈烺沒登基就敢大開殺戒,調集全城兵馬搜捕、抄家、斬首。
喜歡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請大家收藏:()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