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賑災銀兩失蹤
洛倉地窖的黴斑在火把下泛著幽綠,韓昭的鐵尺劃過青磚縫隙,銅尺尾端的獬豸獸首突然卡進某處凹陷。機括轉動聲悶響,整面牆翻轉露出三丈見方的暗室,二十口包鐵銀箱整齊排列,箱面”賑”字火漆完好無損。
”三十萬兩官銀俱在。”轉運使擦拭著額角冷汗,”下官每日親自查驗封條......”
韓昭的鐵尺已撬開最近銀箱,雪亮錠面上”天啟三年鑄”的戳記清晰可辨。林主事捧起銀錠的手忽然一沉:”不對!”他將銀錠倒轉,底部蜂窩狀的砂眼裡泛著鉛灰色——這是灌了錫的假銀。
轉運使癱坐在地時,韓昭的鐵尺正沿著銀箱內側刮擦,松木箱板竟刮下硃砂粉末。暗格夾層裡蜷著具幼童屍體,腰間繫著紅繩銅鈴,與三日前洛水浮屍的裝扮如出一轍。屍體手中攥著半張當票,墨跡新鮮的”白記典當”印鑒還帶著花梨木香。
”寅時三刻運銀車進城,卯時入庫。”韓昭抖開當票,背面密密麻麻的針孔組成星圖,”這具屍體在銀箱封存後塞入,說明......”
窗外忽傳來馬匹嘶鳴。二十匹馱馬在院中口吐白沫倒地,馬腹上烙印的”工部監造”四字滲出血珠。韓昭剖開馬胃,尚未消化的草料裡混著孔雀金箔碎片——正是義莊蛛網上遺留的同種金箔。
辰時雨急,韓昭站在銀車轍印前。兩道深痕間散佈著零星黍米,他撚起米粒對著日光照出蟲蛀孔洞——與洛倉燒毀的賑災糧蛀痕完全一致。鐵尺突然插入車轍末端,挑出半枚青銅棋子,棋面陰刻的縱橫線正與鬼谷印章紋路吻合。
”昨夜戌時有人見過銀車。”老馬夫搓著草繩低語,”往城隍廟後巷去了,車輪聲比尋常輕快三成。”
城隍廟斷壁殘垣間,韓昭的鐵尺敲擊地磚。某塊青石傳出空響,撬開後露出三丈深的豎井,井壁鑿痕間距二寸三。林主事垂繩而下時,火把照亮井底堆積的蓑衣,每件內襯都繡著”丙戌年河工”的硃砂編號。
未時三刻,韓昭掀開義莊停屍板。七具河工屍體腳踝繫著青銅鈴鐺,鈴舌刻著工部量水儀的刻度。當他剖開死者胃囊時,尚未消化的米糊裡浮出銀屑,在瓷碗中聚成”白”字水印。
”他們參與了運銀。”韓昭將銀屑撒入醋壇,氣泡間泛起青煙——這是官銀特有的水錫反應,”有人給他們餵了摻銀粉的毒粥。”
申時暴雨傾盆,韓昭的馬車堵在朱雀街口。巡防營正在搜查”白記典當”,鎏金匾額摔碎在泥水裡。掌櫃的屍首懸在房樑上,腳底粘著半張當票存根,票面金額恰是三十萬兩。韓昭用鐵尺挑起屍體衣襟,腋下縫著張黃符,硃砂繪的竟是簡化版三川河堤圖。
”未時二刻有蒙面人來贖當。”學徒癱在櫃臺下發抖,”抬進來十口描金箱,說要換......”他的敘述被破窗而入的弩箭打斷,韓昭反手甩出鐵尺擊落箭矢,箭桿中空處飄出磷粉,在空中燃出”亥時焚銀”四字藍焰。
戌時末,韓昭站在西郊熔爐前。二十口銀箱在烈火中扭曲變形,三個工匠正將熔化的銀鉛混合物倒入河工模具。林主事擒住逃跑的匠人時,發現他耳後刺著教坊司的青鸞印記——與畫舫女屍臂上刺青同源。
”是戶部的軍餉模子!”老匠人指著模具內側的”玄”字編號,”該用在幽州邊軍的......”
亥時梆子敲響時,熔爐突然爆炸。韓昭撲倒林主事滾進壕溝,熱浪掀翻的銀箱裡迸出數百枚銅錢,每枚方孔邊緣都刻著細如蚊足的”白”字。煙塵中有人影撐傘而立,傘骨末端垂下的青銅骰子正在火風中旋轉,六面紅點映著熔爐殘火,恍若滴血的眼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