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洛會親自率軍走了,留下了李率泰這個駙馬爺率軍兩萬在這裡虛張聲勢,但是聊城的明軍細作還是打探到了這個訊息,他們日夜監視著敵軍的動向,六七萬人和一兩萬人的陣勢那是完全不一樣的。
午時,何洛會打著自己的大清國駙馬的旗號來到聊城城下,他穿著棉甲,做好了充足的防禦準備,身邊還有八旗精兵守護,身後的清軍戰士也是磨刀霍霍,一副蠢蠢欲試的樣子,就算金聲桓真的投降,他也要讓他看到自己的威風,不降的話,那就直接開打。
聊城城頭靜悄悄的,值守的明軍將士站在那裡,沒有一絲慌亂,何洛會命人來到聊城城下,高喊起來:“金聲桓,約定的時日到了,該降了吧!”
城上沒有回應,和剛才一樣,那些守衛的軍士連一個字都沒有回應,彷彿他就是不存在的人一樣,連瞧他兩眼的人都沒有,那人又喊了兩聲,依舊是那樣的回應,無聲的回應,就在他準備回去的時候,突然城上一支箭矢襲來,攜帶著破空之勢,正中那人的後心,當場栽倒在地,回去的只有那孤零零的馬,馬背上的人已經倒在了聊城城下。
“何洛會,你想的美,本將軍乃大明朝的將軍,豈會投降你區區東虜之賊寇乎?簡直是痴人說夢,本將軍忠心報國,非爾等蠻夷所能明曉的,速速退去,否則這聊城城下便是你的葬生之地。”
一個身著玄鐵甲冑、手握佩刀的中年將軍出現在城頭之上,雖然他的年紀已經快五十了,鬚髮也是已經有些發灰,但是渾身英氣逼人,猶如一棵青松一般處理在那裡,煥發著無限的生機,正是徐州總兵金聲桓。金聲桓出起群盜,號“一斗粟”,先前一直跟隨高傑,後調任路振飛漕運軍中效力,由都督同知升總兵官,被曹變蛟提拔賞識,深受曹變蛟器重,倍受路振飛推崇。
何洛會雖然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但是當看到金聲桓射殺自己的使者,而且還在肆無忌憚的恥笑他們的時候,他還是難以按捺住自己的心情,拔出腰身的佩刀,高高揚起,當即下令道:“給我殺!”
“殺……”在李率泰的一聲軍令下,在他身後的八旗士卒有條不紊的開始了進攻,先是楯車開道,此乃清軍自制攻城之利器,類似於廂車,乃掩護士卒攻城之用,楯車上的盾牌由厚木板包覆牛皮、鐵皮複合而成,這樣製成的楯車“小磚石擊之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就算是火器也是難以洞穿,具有十分強大的防禦力。
在楯車兵卒的後面還有八旗善射能手,他們藉助楯車的掩護,對城關之上的明軍還擊,滿洲人善騎射,比之明軍要強得多,明軍士卒只能射出六十步,那滿洲士卒便能射出八十步,而且精準度也還要高一籌。
“放……”在金聲桓的指揮下,一千名火槍手對準了城外的清軍士卒,開始了反擊,楯車可以護住大部分人,但是還是有一些人受到了重創,哀嚎著倒在了地上。
聊城城外的護城河擋住了他們前進的道路,但是沒關係,一個又一個的麻袋丟了下去,填進城外的護城河之中,城關之上,金聲桓看到這一幕,也是露出了會心的笑容,對著身後的陳鼎說道:“陳都司,下令放炮!”
“喏!”已經一生戎裝的陳鼎聽聞軍令以後,也是連忙奔向炮臺,開始指揮放炮。
“放!”在陳鼎的一聲吆喝之下,聊城城關之上的五門紅衣大炮、十門佛朗機炮一齊發射,朝著城外的清軍士卒射擊,只聽的城外一聲聲的爆裂之聲,山崩海嘯一般震撼人心,落在城外遊弋的清軍騎士之中,頓時就是人馬分裂,人嘶馬嚎,每一顆炮彈爆裂開來之後,人馬被炸上了天,落下之後砸進人群,死傷甚巨。
火器,這是大明朝的最大的優勢,雖然在單兵素質上面,大明朝計程車卒要差一些,但是火器可以彌補,而且大明朝的方略在此之前都是主守,依仗城池之高堅,火器之銳利,與清軍周旋,正面廝殺,他們不去做這些的事情,就是欺負清軍在火器之上略遜他們一籌。
何洛會看到紅衣大炮幾輪散射,也是震驚無比,火器他不是沒有見過,但是這一次的大炮威力更大,比之以前的殺傷要強上很多,這是新式的紅衣大炮,都是從臺灣運來的,威力比之先前的要一些,就是射程也多上十幾二十步,看似不多,但這其中的差距在戰場之上可以致命的,後續的攻勢在紅衣大炮的面前硬生生被截斷了,李率泰一時之間也是氣憤萬分。
“砰砰砰……”城頭之上的滾木礌石紛紛被拋了下來,砸進那些已經從填出來的小道衝過來計程車卒,被填出來的小道並不寬敞,楯車還不能衝過來,這些清軍士卒當下也是被火炮、木石砸中,*迸裂者、骨斷筋折者,可謂是一片,不到半個時辰的攻擊,李率泰就損失了數百健兒,心裡也是肉疼的很。
“繼續攻擊!”短暫的受挫,並沒有打消李率泰的攻勢,反而投入了更多的人馬在外掩護,尋找其他薄弱點攻擊,他不是一個輕易就會放棄的人,慘烈的戰事才剛剛開始。
從午至晚,李率泰指揮發起了七八輪攻勢,可是依舊沒有能夠登上聊城城頭,白白損失了六七百人馬,可謂損失慘重,滿洲不同於大明,大明人口萬萬,可以隨時聚集起百萬大軍,但是滿洲不過三百萬人口而已,一二十萬大軍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若是全部出征,到時候誰來守衛後方,誰來給他們保障後方呢,全民皆兵不假,可不能是全民出征參戰。
當日清軍攻城不下,受到重大的損失,後退五里結營,李率泰在氣憤之後,開始了軟攻勢,不再與金聲桓硬碰硬,而是派人前往招降,李率泰自然知道這樣的成功率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不要緊,他只要拖住金聲桓就是,因為何洛會的大軍已經前往兗州,只要解了兗州之危,他這裡也就有了轉機,到時候聊城還是他們嘴邊的一塊肥肉,遲早會落到他們嘴裡,也不必急於一時片刻。其實這一招當年在錦州的時候,趙率教和皇太極之間就已經上演過,這一次不過是就是重演罷了,但是歷史就是如此的巧合,當年皇太極是指望攻克寧遠之後破錦州,現在李率泰是指望解了兗州之危之後破聊城。
面對李率泰如此無聊的招數,金聲桓卻也是跟他扯起了淡,與何洛會派來的人虛以逶迤,他不知道李率泰的目的是什麼,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目的是堅守住聊城,其他的他沒有能力去管,只要守住了聊城城,那麼他的任務也就完成了,至於兗州,或許清軍有興趣,但那裡是袁樞坐鎮,加上李元胤、劉文秀、王光泰等一批悍將在,加上袁樞有兵馬近五萬,周圍還有十萬榆園軍策應,比他這裡要有利的多,他不相信袁樞對付不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