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求和,那本帥就準了,著令金聲桓明日開城投降!”何洛會思慮一番之後,也是下了最後的決定,投降可以,那就讓金聲桓明天開城,這樣他才相信金聲桓的誠意。
陳鼎聞言,再一次笑了起來,對何洛會笑道:“大將軍,這聊城之地,乃山東連線河北之咽喉,可謂是大明朝與大將軍必爭之地,現在金總兵雖然要降,可是大將軍一言一語之間卻毫無誠意,我等不是不能戰,只不過是想謀一個更好的前途而已,大將軍這空口白話的什麼都不給,就讓我們開啟城門投降,看來是我們高看大將軍之胸懷謀略了!”
“大膽!”當下不待何洛會發威,他身邊那些個將領都是紛紛跳了出來,紛紛擺出了佩刀,做出了要殺陳鼎的架勢,但是也不過是裝腔作勢而已,在何洛會不發話的前提下,誰也不敢真的動手。
“大將軍,末將以為這位漢使所言有理,我大清也是有禮有儀之邦,有功必賞,既然金聲桓願意投效我大清,那麼我大清豈能慢待之,末將還請大將軍三思而行!”
說話的是努爾哈赤的孫子穆爾察,當今皇帝的堂兄,這一次擔當大軍先鋒大將,是多爾袞極為器重的一個子侄,何洛會看了看穆爾察,他的話還是有一些分量的,何洛會也是冷靜下來,他深知若是想攻破大明,單單依靠武力是不行的,還得用軟手段,那就是拉攏、招降那些明臣,為己所用,一方面削弱大明的實力,另一方面增強自己,此消彼長之間,慢慢的就會顯現出差距,那個時候才是大清完敗大明的時候,現在不過是武力上面略勝一籌而已。
“好!那你說,金聲桓想要什麼,只要是本帥覺得可行的,本帥絕不吝惜賞賜!就算本帥不能做主的,可以立即上表朝廷為他請賞,我大清絕不吝惜任何賞賜。”何洛會依舊是那副表情,並沒有一點憤怒的樣子,誰也看不出他內心的真實情緒,作為三軍統帥,他自然要有一份氣勢震懾諸位將佐。
“那就看大將軍開出什麼價碼了,只要價錢合適,我等願意獻出聊城,這樣大將軍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拔出這顆釘子了,豈不美哉?”陳鼎也是一臉奸笑的說道,很有天分的在扮演者一個要出賣民族利益而謀求自己前程的奸佞之人。
何洛會盯著陳鼎,一雙鷹眼彷彿要看穿陳鼎的內心,可是他看到的只有那貪婪的表情和對自己的期待,良久之後何洛會才開口說道:“若是金聲桓願意投降,本帥就賞賜他金銀美女……你們大明皇帝給的,我大清加倍給他。”
“好!大將軍果然是爽快之人,還請大將軍能夠將這些寫在書信之上,到時候由下臣前去回覆金聲桓總兵大人,約定開城投降之準確時辰。”
“可以!李率泰,就由你為本帥草擬此回書吧!”
當陳鼎回到聊城城中的時候,也是後怕不已,那可是他眼中蠻夷之人的軍營,他孤身一人前往,豈能不害怕,但是他也知道聊城城之安危繫於自己身上,他沒有推辭的藉口,只能硬著頭皮上了,好在一切都順利的完成了。
“金將軍、梁將軍,這是何洛會的回信,我已經暫時拖住了他們,接下來怎麼做?”陳鼎將懷裡的書信交給了金聲桓和梁敏兩人。
兩個人壓根就沒有看,這本是拖延之策,就算何洛會說的天花亂墜,也無法動搖他們的守城之心,金聲桓當即笑了笑,安慰了陳鼎幾句,恢復了嚴肅之情,說道:“既然何洛會上鉤了,那就跟他來打太極好了,我們不著急,隨後我們派人將城中的軍民人口本冊造一份,送交給何洛會,表示我們的誠意,本將軍要仿效三國時候魏將張特守合肥之舊事,聽說東虜軍中最推崇的就是三國演義此書,那就讓他們讀的更透徹一點吧!陳都司,你繼續動員城中軍民加緊修繕城防,記住,動靜不要太大,以免被何洛會知道,我們還需要幾日時間,我們在這裡拖得越久,情勢於我們越有利!”
“下官遵命,那下官這就去辦!”
城外的何洛會做等著金聲桓的回書,約定開城投降的時辰,聊城城內卻是忙的熱火朝天,大家都在加緊修繕城防工事,軍民上下齊心,都是加入到了其中,城門早已經關閉多日,他城中就是有清軍的探子,在整個聊城都是上下齊心的形勢面前,他們也是無法傳遞出聊城城內的訊息。
第二天,金聲桓命人將聊城城的軍民本冊獻了出去,自然那是偽造的,約定來日午時開城投降,接受何洛會許諾的條件,得到金聲桓的答覆之後,何洛會也是很滿意,能夠兵不血刃奪下聊城城,那無疑是一次重大的勝利。
“金聲桓這裡既然已經答應投效,那麼我們就不必都圍在這裡耽誤時機了,據我軍細作傳來訊息,明軍正在不斷強攻兗州城,明朝中原總督袁樞就在那裡坐鎮,此人很是善於用兵,若是拿下了兗州城,到時候大半個山東我們就都丟了,形勢也會不利我們,本帥的意思是,本帥分兵前往突襲聊城,想必袁樞也不會想到我們會這麼快拿下聊城,八旗鐵騎直達兗州城下,正可以出其不意,裡應外合,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聽到何洛會意氣風發的歡聲笑語,眾人的心氣也是很高,但是李率泰卻顯得憂心忡忡,當下站了出來說道:“大將軍,前日金聲桓派人前來求和,末將覺得或許是真的,當時可以賭一把,但是今日金聲桓命人送來這些本冊,末將倒是覺得疑惑了,既然可以獻出本冊,那可以直接開關投降,何必還要多等一天呢,末將懷疑這些都是金聲桓的陰謀,他是故意在拖延時間。”
“就算他們是故意拖延時間,那又怎麼樣,現在本帥就是要打兗州,救出勒克德渾他們被困軍馬,那都是我大清八旗精銳,只要攻破袁樞,解了兗州之危,到時候聊城就是一座孤城,他金聲桓不降也得降,我大清兵鋒天下無敵,六萬足可與大明朝六十萬匹敵,你不必擔心什麼,駙馬,你留下來監視聊城的動靜,若是金聲桓識趣的話,就接受他的歸降,若是他不識趣,等本帥解了兗州之危以後,再來收拾他,你手中還有一兩萬人馬,都是我大清精銳,野戰那可是我們的優勢,有何所懼?”
何洛會並不擔心金聲桓耍什麼花樣,他有這個自信,這個自信從與大明十幾場戰事打出來的,大明兵馬羸弱不堪一擊,就算是明軍二十萬站在他面前,他只要有兩萬人馬就敢一戰,而且他有七成的把握大獲全勝,幾十年的戰火生涯,他大多數時候都是以少勝多,所以他不在乎這些貓膩。
“大將軍神武,定然是馬到功成,臣就在聊城城外等候大將軍大獲全勝之捷報,祝大將軍旗開得勝!”李率泰看到何洛會如此狀態,也是積極的讚賞恭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