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武雖破,受創已深。自此達京,尚有大同兵十萬,宣府兵十萬,居庸兵二十萬,陽和等鎮兵合二十萬,盡如寧武,詎有孑遺哉!不若回陝休息,另走他途。”
一路順風順水的李自成在寧武關隘挫傷了銳氣,他不知道之後的宣大精兵還要造成多大的麻煩,這是明朝的邊境,軍隊的戰鬥力那是很強悍的,這些年他們跟官軍周旋,對官軍的瞭解很透徹,大明朝的軍隊,也就九邊的兵馬可以,其餘都是一群老弱病殘,不禁打,現在放在他面前的就是宣府大同兩鎮兵馬,對門對付蒙古人的,在進退之間,李自成打起了退堂鼓,沒有了出師之前的豪情了。
“我軍自入三晉之地以來,老百姓都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所以將士們有些驕氣了,這一次雖說在寧武關受到了阻礙,損失了上萬人馬,但是我們手中依舊有十幾萬主力大軍,可以繼續前行,皇上,萬萬不可錯失此等良機啊!”
當聽說李自成有退意的時候,李巖立馬就上前勸阻起來,這一次他們出征那是天下盡知的,若是就此打住,那就是有損大順新朝的威嚴啊,再者他們的主力損失的並不是不能再戰了,完全可以繼續東征,已經距離北京不過幾日路程了。
“是啊!皇上,若是我等就此作罷,那天下百姓看到的都只有我大順朝打不贏大明朝,那就給那些搖擺不定的人以希望,就是那些剛剛歸順的地方,極有可能會再叛歸明,大明王朝已經是一塊朽木了,就差我們這一擊,只要我們再使一把力氣,它必然傾塌難支,雖說大明朝在北京城周圍佈置了重兵,但是我大順軍與大明交手多年,對他們的實力一清二楚,前番孫傳庭都戰死了,若是大明朝真有驍勇善戰之事,崇禎早就派出來圍剿我們了,何至於留著不用呢,這些年為了對付我們,他崇禎是不遺餘力,所以臣下斷定,周遇吉不過是個意外,這一路下去,就算真的遇到幾個頑固之人,也翻不起多大的風浪,還望皇上明鑑!”
宋獻策也是站出來附和李巖之語,這個時候萬萬不能退縮,不管是軍心還是民心,都是心向大順,大明朝發出勤王保駕的旨意已經不少日子了,但是他們卻得到了確切的訊息,到目前為止,並無一支兵馬前來,山東的劉澤清,在大順軍逼近山東的時候,就開始南逃了,可見大明氣數是的確已盡,不趁它病要他命,難道還要給它機會死灰復燃嗎?
李自成在兩個人的勸說之下,也是收斂了心神,開始反覆思慮起來,良久之後,又看向一旁一直不曾開口的牛金星,在手下的謀士之中,牛金星最能把握住李自成的心思,李自成對他是十分的信任,這大順朝新朝建官設政,都是牛金星一手操持的,可見李自成對他器重至極。
此次隨同李自成出征的是牛金星、宋獻策、李嚴三人,顧君恩留在了陝西留守西京長安。牛金星不開口,李自成很奇怪,也想聽聽他是什麼意思。
牛金星看李自成看向自己,知道李自成的心思,當下也是站出來說道:“我軍自河南破開封以來,可謂是天命使然,並沒有花費多是代價,先後取得了整個河南,繼而拿下了湖廣長江以北之地,而後入關敗孫傳庭,收服陝西各府縣,到今天攻取山西,這算起來的話,前前後後也不過半年的時間而已,這種屢戰屢勝的情況,著實不是什麼好事,當年項羽、劉邦誅滅暴秦,也是花費了數載光陰,而前朝明太祖朱元璋逐蒙古胡族,也是歷經磨難,這段時間的勝利,讓我們許多將士都覺得天下已定了,局勢已經明朗了,漸漸生出了驕躁之心,此次寧武關一戰,雖說我們損失了上萬兵馬,但是卻激起了我三軍將士的熱血,讓他們能夠看清楚未來的路還沒有走完,大明朝還沒有被我們徹底推翻,我們還需要繼續奮勇向前。皇上,此刻正是將士們充滿戰心的時候,只要皇上站出來振臂一呼,將士們必會重新回到之前南征北戰之時的狀態,何愁大明不滅呢,北京城,城高十丈,那又如何,他從骨子裡早就已經腐朽不堪了,外面就是黃金打造的外殼,也經不起內部的腐蝕啊,臣下的意思也是如此,戰,只有皇上有這份心,三軍將士必不會惜命,為皇上一統天下、解救天下黎民百姓之苦的千古大業而血戰到底的。”
牛金星著實無愧於李自成的心腹之臣,這一番話說的是慷慨激昂、豪情萬丈,比之李自成在陝西誓師大會的時候也毫不相讓,他激起了李自成的傲氣和信心,讓李自成充滿了鬥志,剛才還有些頹靡不振的李自成,此刻變得身姿挺拔,恢復了那原先的狀態。
“諸位愛卿所言甚是,朕為天下黎民百姓計,為天下蒼生之太平計,也不能退縮半步,宣府、大同就是有百萬大軍,那又算什麼,朕何所畏懼,朕手下的兵馬,那都是跟著朕打天下的老營人馬,我等跟官軍打了十五年了,整整十五個年頭,是時候該結束一切了,他崇禎這些年被關外的滿清韃子打到京城數次,哪一次他敢主動迎戰了,朕難道還不如那些韃子嗎?戰!傳令下去,大軍休整三日,養精蓄銳,而後一鼓作氣,拿下北京城,另外傳旨給分兵攻佔各地的將士,讓他們務必奮勇向前,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朕在北京城等著他們的捷報傳來!”
“臣等遵旨!”三個人齊聲應答拜道,看到李自成如此,也是放下心來。
就在李自成決定“刻期班師”的時候,一隻蝴蝶略微輕輕的扇動了一下翅膀,歷史就走到了命運的三岔路口,就在李自成攻下寧武關的第二天夜裡,大同總兵姜瓖就差人送降表來到李自成的軍營,李自成也是大喜過望,設宴厚款。第三天,大軍準備出發的時候,宣府總兵王通亦是遣人前來歸順,且以百騎來迎李自成前往。
天上掉餡餅了,宣大兩位總兵竟然同時送來降表,李自成也許覺得這是上天的賜予,天與弗取,必受其咎。這讓李自成更加看清楚了明朝的腐朽,人心盡失,自己這個時候不取大明江山,那就真的是對不起老天爺的厚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