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祝及月睡到自然醒,因為前晚睡得並不安穩,所以醒得稍微晚了些,眯著眼摸出枕頭下的手機。
看清訊息後,祝及月總算清醒,放下手機,噙著笑意躺著伸了個懶腰,頭晚的難眠夜似乎也變成了一個好覺。
之後幾天,祝及月照常和李言詔見面,她答應的,要帶著李言詔體驗清山的山水。
她帶著李言詔去坐船,她覺得,既然都來了江邊小城,那船,必然是要體驗一番的。
這船是方便居住在對岸的人來城裡的,碼頭小得可憐,那是李言詔這輩子見過最小的一個碼頭,可祝及月卻並不覺得寒磣,反而興致勃勃的告訴他,“這船坐到對面只要五塊錢。”
她交了錢,拉著李言詔的手上了船。
一個很小的客船,基礎設施並不完備,乘客也只是些普通的人,有老人,有孩子,有情侶,有生病的人,還有學生,祝及月和李言詔趕巧,這一趟遇上了一對新婚夫婦,從縣城領證坐船回家,在船上發喜糖,一船的陌生人,大家之前從未見過,一樁喜事,幾顆喜糖,人人都熱絡起來,都笑著誇他們一對新人般配。
祝及月從女人手中接過喜糖,笑著祝他們新婚快樂,對方笑著感謝,那笑意,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幸福開心。
李言詔在一旁看著祝及月,他對這對新人沒什麼好奇,不過是結婚,結婚了也可以離婚,但他很識趣,並未說這種現實得過分的話,道賀過後便沒有動作。
他發現祝及月笑得開懷,嘴角也跟著微微上揚,從她的好心情中感受到幾分高興。
祝及月個共情能力很強的人,李言詔知道這一點,好的壞的她都能感受到,這簡直是天賦,她能感受到很多愛,也能受到很多不好的負面情緒,李言詔只希望,這樣好的天賦,不會成了她的困惱。
想到這兒,他眉心微動,難免動容,抬手扶上祝及月飽滿圓潤的後腦勺,在被風吹亂的發根處輕揉。
又過了幾日,總算到了祝家人去山莊避暑的日子。
李言詔要同行的事,祝及月只提前一天告訴了家裡人,其實無需她一一轉告,只用她告訴爺爺奶奶,她談戀愛這個訊息便能讓家裡人都知道。
祝及月告訴奶奶自己戀愛的事,本以為對方會很驚訝,結果奶奶的反應卻很平淡,祝及月疑惑,她不知,其實尤秀香早早就知道了點風聲,這事不小不大,祝和溢多少旁敲側擊提醒過她。
他們一大家子,算起來二十多口人,全都要去山莊,其餘幾家全部人員出席,只有祝及月家,她父母都不在清山,連帶著家裡沒個代步車,按照以往的安排,他們家是坐著其他家車上的空位出發的,這次不同,他們家出行的人多了個李言詔,其他家剩餘的空車位坐不下四個人。
臨出發前一天晚上,家族群裡商量著怎樣安排,商量來商量去,也沒商量出個結果。
最終是祝及月出門終止了話題,前面是一長段一長段的語音,祝及月懶得聽,點了轉文字,隨後打字道,“我們這邊租了一輛車,剛好能坐下我們這幾個人。”
發出去後,祝及月又加了個微笑的表情,才放下手機。
爺爺那一輩兄弟姊妹多,一代一代下來,家族自然人丁興旺,說關系近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的,正兒八經有血緣關系的一家人,說關系遠又是各家過各家的生活,自有自己的心眼,誰都見不得誰家過太好,卻又因著那摸不著的血緣關系而擔心對方過得不好。
祝及月很早就明白了這一點,因為父母沒有作為,爺爺奶奶老實本分的緣故,在這個在現代來說比較龐大的家族群體裡,平常日子,他們家是最隱形的存在,其他幾家人約著一同出去旅遊野餐,從來都不會向他們發出邀請,但逢年過節或是家中長輩過生日,他們家就會成主角。
這樣的日子,尊敬年長輩分高的老人才顯得一家和氣美滿。
祝及月說租車,卻不是真的打算租車,李言詔同行,租一輛普通車的可能性便為零。
因為第二天要出門,頭天晚上祝及月早早就便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幾輛車停在祝及月家小區停車場,都是家裡親戚的車。
祝及月是他們這一輩裡女孩最大的一個,家中親戚聽說她談戀愛的事,都好奇對方是什麼身份模樣,便早早來了他們家,想著瞧一眼祝及月的男朋友。
祝及月早料到這個場面,提前叫李言詔到小區後在車裡等他們就好,不用到她家來。
伯伯嬸嬸們撲了個空,都覺得有些掃興,坐在客廳聊了幾句後全家人總算出發。
一大家子人浩浩蕩蕩的,像是出征。
在小區裡走,頻頻惹人回頭,關繫好的鄰居碰到尤秀香後會開口詢問幾句全家人出門是去做什麼。
祝及月站在尤秀香身旁,聽著奶奶笑著回答,聲音洪亮高亢,“去山莊避暑。”
說是全家人,其實這一趟出門的人並不全,就比如祝及月一家,只有她和尤秀香祝和溢位門,她父母大姑小姑都沒能同去,相比之下,其他幾家出門的人就要齊全許多。
這一點,尤秀香是惋惜的,他們一家人,從未有過這樣完整的一次出遊過。
走了幾步,快到停車場時,二爺爺家的姑姑放慢腳步回頭,“阿月,你男朋友去不去山莊,怎麼還沒見到人呢。”
另一個姑姑看向祝及月,“要不我們再等他一陣兒?”
除了問候學業之外,祝及月還是第一次成全家人的焦點,她發現,以前自己希望得到的關心與關注,此時她都不在意了,她漸漸明白了,自己需要的,不是大人的關注,她需要的是來自親人的愛,潤物無聲的愛,就像許多書裡寫的那樣,普通的愛。
她輕搖頭,“不用,他到了,在地下車庫,我馬上給他發訊息叫他把車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