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特別是摘星、白雲,他們的道觀建立時間不長,但傳經佈道、傳授武藝,他們雙管齊下,招攬信徒。
總之這兩年來香火很盛,甚至成都府的好多商賈,都會無償捐贈他們一些財物,這也使得他們的道觀越建越大,最終佔據了主峰左右的兩座山峰,與常道觀形成了三角對峙的局面。
“你們兩人資源也不少啊,無論是李淳風還是袁天罡,他們兩人的盛名,難道還不夠你們用來吸引信徒?要懂得利用手裡的資源,無論是李淳風的神機妙算,還是袁天罡的稱骨算命,這些都可是你們可以用來吸引信徒的資源,眼光不要侷限在建築上。”李弘繼續拾階而上,而後站在建福宮山門前,看著夜色中,遠處隱約可見的左右兩峰明暗的燈火,淡淡說道。
“你們兩人所說的這摘星觀、白雲觀,你們可曾跟他們打過交道?能夠在兩年的時間以傳經佈道、授受武藝就異軍突起,成為遠近聞名的名觀,引起成都府商賈、豪門,甚至是劍南道其他州府達官貴人的青睞,其中可有其他原因呢?”李弘琢磨著摘星觀與白雲觀。
就像是兩觀名字一樣,摘星觀到了夜晚的時候,因為其峰並不比主峰低多少,加上他們所建的道臺又處在一塊斷崖之上,所以當站在道臺上仰望夜空,便會給人一種伸手便可摘星的感覺,因而取名摘星觀。
而白雲觀像是為了跟摘星觀較勁,因為其峰雖然不高,但水汽較其他山峰大了很多,往往能夠在平日裡比其他主峰在清晨時,升起的薄霧要濃厚、時間要長,所以才取名為白雲觀。
“倒是有些神秘,按理說他們初來乍到者,該是他們來拜山門才是,但兩年來從來沒有主動登門拜訪一次,我跟李諺主動去過兩次,後來見人家不理會,便沒有再與他們有過交集。”袁客師捋著下巴的鬍鬚,慎重的說道。
跟袁天罡相比,袁客師三十多歲的樣子,個子也比袁天罡高,膚色也要白一些,跟袁天罡沒有一點兒相像。
倒是李諺就像是跟年輕時的李淳風很相似,玉樹臨風、風流倜儻,眼含睿智,給人一種很沉穩可信的感覺。
“據刑部每年的統計,遊俠盛行、地方商賈、豪門經常遭受他們的侵擾最多的地方,便是成都府,甚至有傳言說,如果百姓遇到什麼不平事兒,不必找官老爺,找遊俠比官老爺要有用的多。狄仁傑,你說呢?”李弘看著遠處兩個黑影,往這邊走過來,便朗聲問道。
“臣不敢隨意亂言,但成都府周邊遊俠興起倒是事實,但……與道觀傳授武藝有沒有關係,就很難說了。成都府不少百姓願意前往道觀習武,實則是因為成都府好多地方都在山裡,官府想要過去一趟太過困難,所以這些人習武有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有的則是因為異域外商在桑蠶、絲綢之上價格談不攏時,用武力來解決,所以道觀受武,算是在青城山找對了地方,換做長安、洛陽,怕是就不會有如此興盛的香火了。”狄仁傑跟元芳向坐在石階上的李弘行禮後,然後便挨著兩側的袁客師跟李諺身邊坐了下來。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啊。”李弘自然知道狄仁傑所說的乃是實情。
巴蜀之地相比其他地方,大多數百姓往往住在山裡,而一座山幾戶人家實屬正常,恐怕在一些訊息閉塞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人不知道今天下誰主呢。
所以遊俠遍佈、盛行,也是因為巴蜀之地有其需要,跟有能夠滋生、養育他們的土壤存在,不然的話,遊俠應該是以長安、洛陽為多才對啊。
“山道太多、錯綜複雜,雖然有些都不能稱之為路,但從左右兩峰還是能夠直接過來,斷臂懸崖眾多,但老藤纏樹也多,只要會些武藝,身體輕盈者,哪怕是夜間走山林也是沒問題的,這兩側又是摘星跟白雲,臣不知其底細,但兩觀都有授受武藝的傳統,所以……花太監、尉將軍,殿下晚上的安危可是大意不得。”狄仁傑對引在暗處,但肩膀上卻有一個明顯的目標物海東青的花孟說道。
尉屠耆鐵塔一樣的身軀,加上近乎兩米的身高,如果要是一動不動的站在,哪條狹窄的山路拐彎或者怪石林立的山崖邊,很容易讓人以為他不過是一塊人形大石矗立在那裡。
但讓李弘更為佩服的是,按說像尉屠耆這樣的貨,身高跟肌肉都極其發達的鐵塔,應該動作很笨拙才是,但這貨的反應速度,動作的敏捷性跟常人基本沒有什麼區別,甚至碰上了練家子,其速度反應也不會落下風。
而這也是他很容易在戰場、或者是單打獨鬥時,給人致命一擊的原因,因為在對方看來,這樣的大塊頭,跟山一樣的存在,其速度、敏捷性肯定緩慢無比,自己仗著動作靈活便能夠不吃虧。
所以每一個抱著這種心態跟他單打獨鬥的人,都是死在了他那快速靈活的動作、敏捷的反應上,而非是死在了他那力大無窮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