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也吃到了傳說中的長生宴,但對他這個向來對事物沒有講究的人來說,多麼美味的佳餚在他看來,跟軍中的大鍋飯都沒有多少差別。◢隨◢夢◢小◢.lā..
甚至如果要比較的話,李弘對於軍中的大鍋飯,倒是更喜歡一些。
夜色籠罩在青城山上,夜空中明亮的星星讓人站在山巔,總感覺伸手便可摘得入懷中。
來到青城山時已經是中午,如果再下山返回,時間根本來不及,何況皇室也從來沒有說是匆匆到達一個地方,而後又匆匆離去的習慣。
哪怕是一向對輕車簡騎最為青睞的太子殿下,如果到了地方出行,就算是不帶太子儀仗,不帶隨從等等,但只要有地方官員陪同,整個隊伍加起來也得四五百人。
所以山上兩百人的親衛隊守衛著太子殿下的安全,權善才與蘇宏暉又在半山腰上佈置了一道防線,加上山底下的太子儀仗,以及滯留的其他人等,整個青城山前往主峰的道路,基本上已經全部被封閉。
在如此固若金湯的防線下,顯然無論是都覺得很有必要,哪怕是權善才、蘇宏暉,最起碼這個時候他們可不希望李弘在他們的治地出事兒。
常道觀的燈火比往日要增加了很多,所以如今哪怕已經是深夜,每一條棧道、石板路都是被照的燈火通明。
氣溫異常的溫和,山峰中的空氣也少了一絲溼氣,坐在涼亭內看星星、喝著青城山的本地茶水,享受著偶爾吹過來的絲絲山風,倒也不失為一種悠閒自在的生活。
也難怪無論是孫思邈還是李淳風等人,哪怕是後世的李白等大家,也都願意來到成都府或者是青城山,做短暫的旅居。
袁客師與李諺相繼在這裡已經十年有餘,袁客師倒是還好,甚少下山,基本上已經開始耳燻目染的受到佛家思想的影響,開始過起了戒律清規一樣的生活。
而李諺相對於袁客師來說,雖然沒有把夫人與兒子接到常道觀,但時不時會在天師洞參天悟道後,來到山下與夫人、兒子相聚。
所以當李淳風提起自己的孫子時,李弘那驚恐的眼神以及不可思議的神情,好像是自己做了什麼大逆不道之事兒似的。
“殿下,準備好了。”蘇宏暉帶著兩個手下走過來,向李弘行禮說道。
李弘點了點頭,而後不等他說話,花孟便跟尉屠耆兩人,跟著蘇宏暉身後的兩人,往上清宮後方走去。
上清宮之後乃是常道觀建在主峰上的最後一道宮殿,由兩殿三院組成的建福宮,兩殿除了平時其他道士所住,跟供奉一些道家祖師外,便無任何其他。
而再往後的三院,則便是為皇室宗親或者是一些貴客準備的客房,李弘不曾下山,自然是需要住在這裡,而住在這裡,也只有他有資格住進兩殿三院內。
不一會兒的功夫,花孟與尉屠耆便走了回來,花孟肩膀上不知何時海東青站在了上面,看樣子一人一鳥的緊張關係好像融洽、緩和了一些,最起碼海東青沒有仰著鳥頭做不屑狀。
上清宮的院落交給了權善才等人,與建福宮裡搬出來的道士居住,而建福宮便全部交給了太子殿下與他的兩百親衛隊用來歇息。
制止了權善才等人的恭送後,李弘便與袁客師、李諺行走在前往建福宮那幽靜的石板路上,兩側樹林偶有微風刷刷的搖動著樹葉,加上時不時從後山傳來一些動物的鳴叫聲,整個氛圍給人一種自然幽靜、閒散悠哉的感覺,甚至走過這片樹林時,都會讓人不自覺的放慢腳步,去感受那份靜怡與悠然。
摘星觀、白雲觀、飛泉觀……等等,青城山可謂是道觀遍佈,不過在其中,這幾座道觀倒是異軍突起,短時間內甚至已經形成了對主觀常道觀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