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治坐下後,在高句麗胖胖的王高藏再次行君臣之禮後,李治一聲令下,眾人這才在宮殿裡坐下。
左首自然是高句麗王高藏,右首自然是手持橫刀,讓高藏一直想要看清楚,是誰如此大膽,竟然能夠帶刀跟隨在大唐皇帝陛下跟前的李弘。
眾人剛剛坐下,高句麗王高藏開始請求道:“臣請求陛下下旨,令新羅、百濟停止對我高句麗的土地跟百姓的掠奪行為。”
李治沒有第一時間理會高藏,反而是瞟了一眼李弘,這些完全被李弘猜了,來的路李弘說了,恐怕這高句麗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了,不然的話,不可能讓劉仁軌不費一兵一卒的出城投降。
同樣,以此為基礎,也猜到了高藏會在第一時間向大唐求援,但李弘確認為,沒有必要一下子答應下來,最好是讓新羅跟百濟聯合攻過來,這樣一來,可以為正在趕來的契苾何力跟李謹行爭取時間。
最為重要的是,藉此機會,可以探探高句麗的底細,看看有沒有什麼值得大唐出兵的財富。
“不知新羅、百濟為何要侵佔你高句麗的國土?朕記得,如今好像是你高句麗強,新羅、百濟弱吧?”李治想了想,開始打馬虎眼。
“回陛下,臣當年只是一時糊塗,但當初要不是新羅、百濟率先不遵守盟約在先,臣也不會下令攻打的。”高藏臉色有些難看,沒錯,當年他確實有侵吞新羅國的野心,後來新羅則是求援大唐,自己最終被大唐以武力制止。
從那以後,新羅、百濟、高句麗互相簽署了不互相攻佔的盟約,但新羅顯然並未忘記當初高句麗侵佔他們土地的事情,經過這幾年的休生養息,改善了與百濟的關係,於是便開始向他高句麗發起進攻了。
從歷史的角度看,無論是高句麗、百濟還是新羅,其實都是狼子野心,都想要吞併其他兩國,完成對朝鮮半島的大一統。
而高句麗在國力強盛時,曾經不顧大唐的阻止,毅然決然的聯合百濟發動了對新羅的侵略,最後,在大唐的制止下,一切算是恢復了和平。
而後在歷史的軌跡,大唐與新羅關係最為密切,非但聯手滅掉了百濟,同樣也滅掉了高句麗,只是當百濟苟延殘喘之時,新羅見時機已至,於是便開始違反了與大唐的契約,開始侵佔被大唐佔領的高句麗與百濟的土地,一心想要效仿大唐,建立一個如同大唐制度一樣的國家。
所以,這也是為何李弘始終不待見三國的原因,讓他們互殺互伐,卻不滅,永遠處於戰亂之,才是對大唐最為有利的結果。
“大唐勞師遠征,如今則是人困馬乏,恐怕一時之間無力為貴國救援啊,且等大唐將士歇息幾天,朕自然會派他們去調解糾紛。”李治淡淡的說道,眼睛卻看見李弘偷偷的向他豎大拇指。
“陛下……臣自然是知道國乃是勞師遠征,只是此一時彼一時,如果您再不下令,恐怕新羅、百濟不日便會打到王城城下,高句麗滅亡事小,如果陛下您因此有個閃失,臣擔待不起啊。”高藏有些著急了,這國大唐向來都很好說話,只要幾句軟話之後,定然會有求必應,今日這是怎麼了?難道大唐也已經無力強行阻止了?
“這樣啊……那朕……。”
“這樣豈不是更好,我大唐軍隊在此以逸待勞,等那新羅跟百濟的聯軍過來攻打,然後再痛擊其兵,豈不是更好?”李弘突然插話道。
看著龍爹遲疑的樣子,顯然要答應人家立刻去調停了,再不插話提醒,白花花的銀子要從口袋裡溜走了。
李治無語的看了他一眼,也不再說話,倒是看著高藏如何說。
高藏聽到有人插話阻止,而且看大唐皇帝的樣子也不惱,有些猜不透此人的身份,自然是也不敢強硬的說話,只好繼續請求道:“這位將軍有所不知,新羅、百濟這些年休生養息,兵強馬壯,臣只怕到時候萬一陛下受到驚擾……。”
“這你擔心的多餘了,如果那樣的話,我們一路過來,陛下豈不是要受到一路驚擾?對了,還是你不相信我大唐的戰鬥力,能夠力保王城不失?”李弘頭盔一直戴在頭,只露出少部分面容,顯得有些莫測高深。
讓高藏一時之間,還真搞不明白,這個敢於公然佩刀在大唐皇帝跟前的大唐將領,到底是何身份?怎麼能有如此高的地位,敢於阻止大唐皇帝與自己這個王之間的對話。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儲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後接著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