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禹因為早年治水太過操勞,他才只執政短短几年,就覺得身體欠安健康堪憂。因此,帝禹開始擔心起自己的健康狀況,他怕萬一身體垮掉,這天下重任將無力承擔。
於是,帝禹便決定以先帝堯舜為榜樣禪位讓賢。他先找來幾位大臣不動聲色地問詢一番,又找來大臣龍商量此事,龍卻認為管理司法的大理皋陶應該是個最好的人選。
帝禹非常贊同龍的提議,他道:“龍,我太瞭解皋陶這個人了,他確實不錯,我也很欣賞他。皋陶原是顓頊帝的嫡系孫,他曾是東夷部落的首領,我也與皋陶共事多年,自然知道他在管理方面很有才能。因此,我也曾考慮過,將來就將帝位讓給他。”
主意已定,帝禹又學習堯舜的方法,就想先對皋陶做一番考察。
這天,帝禹問皋陶道:“理士,我想履行先王的德政,卻沒有好的方法,現在社會上還出現了惡人亂政的現象,你看這可怎麼辦?”
皋陶道:“禹帝,作為帝王,如果能夠謹慎自己的言行,保持自己的修養,寬厚自己的親屬,善待自己的百姓。這樣就是賢明的君王,百姓們就會自然順從,臣子們也會努力輔佐,惡人亂政的現象也就杜絕了。”
帝禹十分佩服皋陶的灼見,他又問:“理士,君王如何能夠時時作出英明決策,並讓大臣們持之以恆地團結在一起呢?”
皋陶道:“禹帝,作為帝王要想擁有明智之舉,就是要知人善任,用人得當,還要做到事事無愧於心。只有這樣,臣民才能記住你的恩德。而那些花言巧語、察言觀色的奸侫之徒,也就不敢在你面前搬弄是非了。”
帝禹心中默默肯定,他道:“理士,你的意思是說,要想治理好國家,首先要實行德政,而不是苛政。其次我們還要懂得修身、知人、安民這三項原則,要以它為指導思想來做事。 ”
皋陶道:“禹帝,是的。除此之外,我們在用人方面,還要檢驗所用之人的行為是否具備九種美好的品德。如果他的言論和德行也一致的話,我們就可以重用他了。”
帝禹道:“理士,到底怎樣才是具備九德呢?”
皋陶道:“九德的表現在於:寬宏大量而又謙恭謹慎,性情溫和而又持有主見,做事謙虛而又莊重嚴肅,具有才幹而又辦事認真,善於聽取別人意見而又剛毅果斷,行為正直而又態度溫和,直率曠達而又注重小節,剛正不阿而又腳踏實地,堅強勇敢而又符合道義。以上這些都是九德的具體表現。”
帝禹聽了,不住點頭,他讚許地道:“理士,你果然有高見。那麼對於具備九德的人,我們要怎樣對他加以重用呢?”
皋陶道:“禹帝,以微臣看來,每天能表現三德的人,可以讓他來做卿大夫。每天能實行六德的人,可以讓他成為諸侯。每天能把九德集中起來全面實行的人,便是最有品行和才德的人了,可以讓他協助天子處理政務。
這樣的賢臣,一定要給予他最高的榮譽和職位。這樣一來,他就成為了大臣們學習的榜樣,大臣們得到榜樣的啟發,也會因此盡職盡責,也會讓更多的功業順利完成。”
帝禹見問不住皋陶,他又道:“理士,在與外夷的戰爭中,我們俘獲了一些俘虜。因為這些俘虜被充作奴隸使用,他們便常常發起暴動,我們要怎樣制止這種事件的發生呢?”
皋陶道:“禹帝 不論對待怎樣的人,只要他不遵守我們的法規,我們就有權利懲治他們,就算是俘虜或奴隸也不例外。”
帝禹道:“再有就是,一些長期持有特權的人,因為積累了一定的財富。這些人便自視清高,目無一切,他們常心存私念,肆意霸佔別人的財產,有的人甚至殺人放火無惡不作。還有一些社會底層的人,他們由於生活所迫也做出了一些過激行為。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又要如何來懲治他們呢?”
皋陶道:“禹帝,面對這樣的人,我們就必須有一部系統的法規法典來約束他們了。”
帝禹道:“理士,我看這件事就由你來做吧。你就負責鑄寫一部,以制裁違法犯罪行為的,關於刑事法律規範的法典吧?”
皋陶想了想道:“禹帝,這樣的書籍是屬於綜合性的法律典籍,這應該很難寫,我也需要多方探討才能敲定書中的內容。不過我心中已有大致的輪廓,我看這部刑法書籍就叫做【禹刑】吧。”
帝禹又點頭道:“理士,你要早日完成這部法典,好以此來約束規範那些觸犯刑法的人。”
皋陶自從得到帝禹的旨令,他就直接投入到關於刑法的研究中來。他經過多年從事法官的經驗及深入探討,首先制定出了一部用以規範管理獄中犯人為準則的法典,這部法典被稱作【獄典】。”
這天,皋陶將【獄典】交到帝禹手中,帝禹很高興,他就問書中的確切內容。
皋陶道:“禹帝,【獄典】是一部管理犯人時使用的刑法典籍,它主要是針對已被收押的犯人而定。典籍中歸納了關於盜竊、搶劫、奸yin、殺人等多項犯罪型別。此典主要是根據罪犯的犯案輕重,來給予他們不同的量刑處罰,這將是華夏第一部刑法典籍。”
帝禹非常高興地道:“理士,太謝謝你了,這樣一來,我們就有法可依了。理士,你快說說,這其中都包括了哪些內容?”
皋陶道:“禹帝,此番獄典共包括五種典刑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