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寧封製陶
黃帝是個品德高尚智慧過人的人。他也是個善於發現,善於利用人才的人。對於才能超群的智慧形人才,黃帝總是知人善任,倍加珍惜。為了儘快將落後的國家管理好,建設好,黃帝可是絞盡腦汁費了好大一番功夫。
每當遇到有突出才能的人,黃帝總會不恥下問,虛心請教。每當遇到不服管教又有才能的人,黃帝也是循循善誘,真心以待。他總是鼓勵臣民,要各舒所長勇於創新,要讓中華民族的子民早日過上更好地生活。
有一天,黃帝和嫘祖外出巡視四方。他們路過一個黃土崗,見那裡有個叫作“寧封”的人很有才能。黃帝發現寧封很喜歡發明創造,尤其是他玩弄起泥巴來很有一套。
那天,黃帝眼看著寧封將一些不起眼的泥巴瞬間就做成了各種形狀。它們中間都是空空的,但形狀各有不同,有的圓圓的,有的方方的,有的長長的,有的中間鼓鼓的,有的兩頭尖尖的,有的底小口大,有的底大口小,各式各樣擺了一地。
黃帝看得眼花繚亂,他看著這些泥巴做成的東西,就不解地問道:“寧封,你做的這些是什麼呀?這是做什麼用的?”
寧封道:“黃帝,我做的這些東西是製作陶器用的泥坯。這樣做好之後,再將它們晾透曬乾,然後,就可以將它們放在火中鍛燒。等燒透冷卻以後,它們就成了陶器。這種陶器使用起來很方便,它最適合我們日常煮飯和盛裝食物的時候用了。”
黃帝一聽高興地道:“寧封,你真了不起,我只知道炎帝部落有人會做陶器,可不知道陶器是這麼做出來的。我現在就任命你為製作陶器的大臣。我看,你也別在這裡做了,乾脆到都城涿鹿去教給更多的人做吧。”
嫘祖聽了也覺的好奇,她就問道:“寧封,你實在是聰明,你是怎麼想出這個做陶器的辦法來的?”
寧封笑道:“嫘祖,其實最早的時候,我也是閒著沒事,把捏泥巴當作消遣來玩得。那時候,我也捏泥人,捏小狗,捏兔子,捏老牛,捏小羊,什麼都捏。
後來,我發現這些泥巴放時間長了,就自然風乾了,它們乾製後很結實。可是,就怕突然下起雨來,每次它們被雨水打溼泡透後,就又變成了爛泥巴。只是其中的一些小玩意,我做成了很精緻,很特別的樣子,它們就這樣被雨水毀掉了,讓我不免很心疼。”
黃帝問道:“寧封后來你是怎麼想到要燒製它們呢?”
“黃帝,有一次,我從雨水中搶出來幾件受潮的泥坯子,他本想用火將它們烤乾,就將這些坯子放在燃燒的木柴上烤了起來。可是,烤不多時泥巴就烤熱了,因為太燙手不敢拿,那泥坯子就掉到火堆裡去了。我乾脆又向火中添了些乾柴,繼續燒烤了很長時間。
直到火滅了,泥坯冷卻了,我才從柴灰中將它扒了出來。我拿起來一看,吔!好奇怪呀,那幾件物品更沉更結實了,又將它們放到水裡都不變形了。我將幾件中空的物件盛滿水放了一天,那些水在裡邊也沒流出來,也沒將那些器物泡爛,我又拿它們盛裝穀物也很好用。
自此,我便從中得到了靈感。從那以後,我就經常做一些自己發明出來的新玩意。我還是按照原先的步驟,先將這些泥坯子風乾,再將這些泥坯子煅燒。然後,就得到了這種叫做“陶器”的東西。雖然得到的陶器成品率不高,但或多或少還都有些收穫,這樣我就很知足了。呵呵呵!”
黃帝聽寧封說完,他就高興地道:“寧封,今天,就先讓你的妻子幫你整理整理東西。明天,你就帶著你的全家跟我們回都城吧。”
二,黃帝造車
第二天,黃帝到來的時候,寧封早已將自己製作的一些陶器弄好了,一看好大一堆。它們包括:鼎、釜、甑、碗、碟等多種日常生活的飲食器具。
黃帝看著那些陶器用品,他拿起一隻陶碗高興地道:“哎呀!我活了這麼大年紀,也算見識了這種好東西。寧封,你也算個陶藝專家,是咱們‘中華製陶第一人’啊。”
黃帝說完就將陶碗放在地上,正好那下面有塊小石頭,陶碗不穩,骨碌碌就向山坡下滾去。黃帝追著就跑,他跑到坡底才算追上。
黃帝追著陶碗就開始想,寧封這麼多陶器分量可不輕,要運到都城也不是件容易事。這陶碗滾動起來還不費力氣,我何不按這個原理造一種車子,想必要將這些陶器運送到都城就輕便多了。
於是黃帝就決定過幾天再走。嫘祖問他為何?
黃帝笑笑,神秘地道:“我已想好了主意,要造個車子來方便大家。”
“車子?車子是什麼?”
黃帝拉起嫘祖道:“走,跟我到山上轉轉去。”
黃帝和嫘祖去山上砍來了一棵大樹,幾顆小樹。他們向寧封借了些工具,就開始幹起活來。只見黃帝先砍下厚厚圓圓的一片木墩作為“車輪”,他又從圓木墩中間穿過一條結實的細原木作為“軒轅”。
然後,黃帝將大樹解開,他又用木料做成了一個車盤架子。最後,他們又將車盤架子蹲在車輪上。幾經修改,一輛獨輪小推車就做好了。
做好了車子,黃帝就高興地推起車子圍著大家轉了一圈。然後,他又讓寧封將陶器物品搬到車上。寧封也推起車子轉了一圈,覺得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