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非常敬重天地神靈,可是他在祭祀神靈的時候,只是靜靜地供奉上神食祭品。然後,黃帝就帶領臣民們虔誠地跪拜在神靈面前默默禱告:祈求天地神靈保佑天下萬民風調雨順,吃穿不愁。
這樣的祭祀活動每年都要舉行幾次,可是,往往每次祭祀天地神靈之後,都不怎麼靈驗。這讓黃帝十分苦惱,他就去請教高人指點。
曾有高人告訴黃帝道:“黃帝,天地神靈不會輕易光顧人間,那是因為他們聽不到咱們呼喚他的聲音。他們喜歡動聽的音律,只有奏響動聽的音律,他們才肯御降親臨。”
於是,黃帝就命令宮中的樂官“伶倫”,來負責製造“律呂”,以便祭拜天地神靈的時候用。伶倫也十分喜歡樂律,可是,他卻不懂得用什麼東西來製造樂器。
有人就告訴伶倫道:“伶倫,獸類的腿骨比較長,而且還是中空的管狀長骨。你不妨找來這種長骨,再在上面鑽上小孔。只要將小孔找對位置,就能吹出美妙的音律。”
於是,伶倫就去找來幾塊長骨,他用尖利的石器將它們鑽上孔洞。只是這些骨頭太堅硬了,伶倫費了好幾天功夫,弄壞了好幾條長骨,弄壞了一堆石器,才將骨笛造好。
伶倫吹起骨笛,卻連個聲音都吹不出來。他一看,原來骨笛上的孔眼都不透氣。氣得伶倫將骨笛扔在一邊,獨自在那兒生起了悶氣。
一連幾天黃帝也見不到伶倫的蹤影,他就又傳伶倫來見。黃帝一問才知,伶倫的樂器還沒做好。
黃帝聽了雖然生氣,但他還是鼓勵伶倫道:“伶倫,做事情光心急也沒用,你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有沒有製作樂器的其它材料。你只要在秋收以前做好樂器,不耽誤在秋祭的時候用就行了。”
過了幾天,黃帝又突然對伶倫道:“伶倫,你得趕快將樂器做好才行。因為好長時間不下雨了,我們得儘快向老天求雨,再不下雨莊稼就旱死了。”
伶倫一聽,也慌了手腳,這可怎麼辦?要到哪裡去找作樂器的材料啊?伶倫急得不行,他就趕緊四處打聽,看看附近有沒有精通樂器的人。
這天,伶倫遇到了一位老人。只見那老人鬚髮花白,他佝僂著腰,但臉色紅潤,精神很好。老人看上去很高興的樣子,他哼著歌從大路那頭走來。
伶倫見老人精神矍鑠的樣子,他就問老人道:“老伯,看你這個高興的樣子,一定有喜慶的事情發生。你這是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
老人高高興興地道:“老夫是從炎帝部落裡來的,要來你們這兒做客,因為我的女兒給我生了一個大外孫。所以我就高興的唱了起來。”
“老伯,你唱的這麼好聽,你的曲子是從哪裡學來的?”
“年輕人,我們炎帝部落裡有會做曲子的人,所以,我們平時沒事就喜歡哼上兩聲。”
“老伯,我叫‘伶倫’。不瞞你說,我也喜歡樂律,但就不知道用什麼東西能做出一種樂器來。所以,我正為此事苦惱呢。”
老人笑笑,他對伶倫道:“伶倫,你遇到我也算我們爺倆有緣。因為我也是個喜歡樂律的人,沒事就喜歡鼓搗一些樂器出來。這不,前不久,我才做出了一種用竹管做成了樂器,吹起來還算可以的。”
“那麼老伯,你能不能跟我回去一趟,見識一下你造的樂器。”
老人縷縷鬍子又笑道:“伶倫,都怪我出門的時候忘了將那隻竹管帶上。你看我這麼大年紀了,來這兒一趟也不容易。何況我的老伴也早沒了,我也不急著回去了。而且我還沒找到我女兒呢,這接著回去怎麼能行呢?”
“老伯,你能不能給指點一下?”伶倫拱手請求道。
老人道:“伶倫,也談不上指點,我告訴你一些總是有益的。伶倫,你就順著我來的方向往南走,往南走幾百里路,那裡就有座‘靈山’。在靈山的大山之中有一個大山谷,那個山谷叫作‘懈谷’。到了那裡你就會看到,在那懈谷之中生了好大一片竹林,在竹林之中有一些竹子的中間部分厚薄均勻。你就專挑順溜的竹子,然後掐頭去尾只取中間粗細均勻的一段竹子。然後再將竹子掏空,這就成了竹管,你再在竹管上鑽上小孔,這樣就成了一件簡單的竹管樂器。”
於是,伶倫謝過老伯,他便背上行李上了靈山,他到懈谷之中去砍了一些細長均勻的竹子,又挑選了一些中間厚薄均勻的竹子,他將這些竹子做成了竹管,再在竹管上面鑽上小孔,很快第一隻竹管樂器就做好了。
樂器做好之後,伶倫很是激動,他便拿著竹管吹給過路的人聽。結果,吹出來的聲音沒有陰陽之分,根本不成調。那聲音刺耳又難聽,嚇得人們繞道而行。
伶倫想:一定是我掌握不住節奏才這樣的。於是,第二天伶倫又去路邊練習吹奏。他剛到的時候,山鳥在他頭頂飛旋,獸類在他身邊吃草。他一吹奏可麻煩了,那刺耳的聲音讓野獸都受不了,嚇得它們拔腿就跑。
有一次,黃帝正在練習騎馬,他剛跨上馬背,伶倫就吹起了竹管,嚇得那匹馬一下子就被竹管的怪叫聲驚得四蹄騰空,仰頭長嘶。黃帝沒有抓好韁繩,他一下子就從受驚的馬背上摔了下來。
伶倫見黃帝落馬,早已嚇得面如土色。他這一失神還栽了個大跟斗,將那竹管也扔出去老遠。待伶倫驚慌失措地來扶黃帝,黃帝卻對他笑了起來。
黃帝不但沒生氣,還鼓勵他道:“伶倫,不要氣餒,你造的竹管能將我的御馬驚嚇成這樣,這就說明你很不簡單啊。我看你只要堅持不懈,將來一定能吹出好聽的音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