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把這個訂單拍照發到朋友圈,很快,有人找出來,下單的人是青青集團的員工。
彷彿一縷春風,很多有愛心的市民紛紛向青青集團學習,有給街邊的環衛工人點餐的,有為在寒風中執勤的交警點餐的,甚至還有為路邊的賣菜的老大爺老大娘點餐的……
“徐總,網上有人在問,這是青青集團公關宣傳手段嗎?”蔣斌半開玩笑地說。
“蔣主任,這真不是。今天上午我從集團去電商産業孵化基地,經過迎賓大道過街天橋時,看到橋底有三個流浪漢,我只是順口讓我的司機點餐的。”
徐紅把今天這事簡單地和蔣斌說了,蔣斌一邊認真聽著,一邊頻頻點頭,好朝著徐紅豎起大拇指。
“不好意思,我也只是向你說一下網上的一些議論,你千萬別記在心上。”
“你放心好了,我不是那麼小氣的人。不過,因為自己的這一舉動,帶動這麼多人獻愛心,我還是真沒想到,感覺這麼做很值啊!”
“不過,蔣主任,我也聽網上有人說,東平的公務員,去年每個人發了四五萬年終獎呢!有這回事嗎?”
“四五萬年終獎?做夢的時候可能有。”
蔣斌知道徐紅也是在和自己開玩笑,不過,他還是很耐心地和徐紅說,公務員按照規定是13個月工資,勞動節、中秋節、國慶節和春節四大節日有津貼,不存在年終獎。
除非是市長不想做了,才敢每個公務員發四五萬年終獎。
“徐紅,你別看公務員風光,其實,如果可以的話,我都想去企業發展呢!”蔣斌低聲地對徐紅說。
“不可能吧!公務員可是鐵飯碗呢!有誰會捨得打破啊!”
隨即,蔣斌講了一件發生在小塘鎮的真實故事給徐紅聽。
小塘鎮新分來一個公務員,叫餘志明,是外省人,剛開始考上廣明省公務員的時候,還很興奮。
誰知當餘志明來到他工作的小塘鎮時,馬上就絕望:完全聽不懂的方言像鳥語一樣、毫無生氣的辦公環境、鎮上蕭條毫無生氣的街道……彷彿一條又一條的鞭子,狠狠地抽打在他的心上。
上過一個星期班,餘志明打聽到自己一個月的工資不到兩千塊,哪怕加上補貼、獎金之類,全年平均下來,一個月的收入絕對不超過兩千五百塊。
要知道,餘志明可是京城某著名高等學校的高材生,這麼一點點工資,加上他認為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做公務員,前途渺茫。
於是,在上過兩星期班後,餘志明毅然辭職。
聽說餘志明是回臨海市原先上班的公司做策劃去了,每月的收入高達兩萬元。
當時,餘志明辭職的事,在葉東平市新公務員中猶如投下一塊石頭,弄得大家心裡都感慨萬千:是啊!大家都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公務員,餘志明考上了,卻又放棄了。
“基層公務員的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他們正當風華正茂,想幹一番事業,可卻在鄉鎮做著最瑣碎的工作,如果不是有堅強的毅力,很難堅持。”蔣斌感嘆道。
“鄉鎮公務員的待遇,我也聽說過。他們確實很辛苦,聽說鎮上的大部分工作都壓在他們頭上。”
“是的,因為現在政府辦公慢慢轉向無紙化,還要開通政務網站,上了年紀的公務員對於這些高科技很難接受,只有讓新公務員做。”
“還是你好啊!能在城裡上班,還做領導的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