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茗琴,我們公益要做,但也要學會保護自己。不合規定的事,我們千萬不能做。也許,好心人一開始沒辦法理解我們,但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做法,他們慢慢地總會理解的。”
徐紅苦口婆心地和孫茗琴講道理。別說是年紀輕輕的孫茗琴,就是自己一開始也很難接受這個事實。
那是在一次和華夏國內幾個公益機構領軍人物在廣明省城交流時,臨海市一家公益機構的負責人提出這種做法,會害死不少原本可以發展起來的公益機構。
當時,徐紅也是不贊同這種觀點!
市民有愛心,你總得有個渠道讓他們表達啊!
可臨海市那家公益機構的負責人和徐紅說了一個例子,在某省,有一家公益機構原本做得很好,也很有公信力。
有一次,這家公益機構為一患白血病的少女籌集善款。
這本是一件好事。那家公益機構因為口碑良好,不到一個月時間,就籌集到一百萬愛心款。
可是,愛心款再多,也沒有留住患白血病少女的生命。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些善款到了少婦的父母中,他們在孩子離世後,居然去國外旅遊。
名義上,少女的父母說是去散心。可捐款的人不答應了,大家抗議,憑什麼我們省吃儉用,捐錢給孩子治病,你們卻拿去旅遊。
組織捐款的公益機構試圖和少女的父母聯系,退回部分愛心款。
可少女的父母居然振振有詞,這是大家捐贈給他們的錢,是屬於他們的,怎麼可能退回去。
因為陷入捐款風波,那家公益組織大傷元氣,很多專案合作方,也都慢慢疏遠這家公益機構。
聽徐紅說過這個真實案例後,孫茗琴終於意識到自己以前的想法,確實不對,她感嘆道:
“徐總,我真沒想到,接受捐款這事,對公益機構的影響,會這麼大!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你打算怎麼做呢?”
“如果愛心人士確實要捐款捐物,我們可以明確告訴他們,請他們直接捐給有需要的老人家。我們不方便接收。”
“對!我們本來就應該這麼做。你發現沒有,在很多捐款的愛心人士中,其實很多人的生活也過得並不好,他們之所以有這份愛心,不是因為生活富足,而是對困難人群,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孫茗琴口中喃喃念著這個詞,仔細想想,還真是那麼一回事。
在孫茗琴人士的好幾個愛心人士中,就有差不多一半的人,他們的生活本來過得很拮據,但聽說有人捐錢給敬老院的老人買食品時,他們總是很大方地捐款。
可誰知道,這些捐款的人,平時都是省吃儉用,甚至捨不得買好一點的衣服,捨不得吃好一點的東西。他們還居住在狹窄的出租屋裡,過著清貧的生活。
“茗琴啊,我們社會組織,是要改變社會問題的,不應該這邊在改變社會,這邊卻又製造社會問題。”
“徐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天,我真是太慶幸了,您給我講的這些,我都會銘記在心裡。不忘初心,善始善終。”
“好!那就讓我們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吧!”
徐紅又鼓勵了孫茗琴一番,這才開車回去小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