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惲的原配本來是曹操之女安陽公主。司馬炎受禪稱帝之後,曹家失勢已成定局。
荀家為了加強與司馬家的聯絡,決定讓荀惲停妻再娶。說白了就是取締安陽公主的正室地位,改為平妻。空出正室位置,好迎娶司馬氏之女。
荀惲與安陽公主夫妻情深,不肯行此等禽獸之事。這才有了荀勖取而代之的戲碼。
荀彧對於荀勖的非正常上位,也很頭疼。只是司馬家勢大,荀家不得不調整家族戰略。
世家之間互相插手家務事,把傳統的嫡庶認定搞得烏煙瘴氣。長安世家也算是飽受其害。
這回主動與興漢山莊進行二次談判,其實是想用分家制化解傳統的嫡庶之爭。
子承父業,天經地義。這就意味著後輩可以光明正大的啃老。然而分家制出現之後,會有一套全新的制度來劃分家族成員的私產。
既然是私產,長輩就可以毫不顧忌的做出處置決定。給誰,不給誰,就算是親生的也無法干涉。給家族成員的私產劃清界限,可以有效的刺激家族子弟奮勇爭先。
嫡脈躺贏的可能性急速下降!庶出子弟只要能力出眾,就有機會繼承祖先的榮耀。隨著生產力水平的發展,人類的生命安全有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特別是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完備,挨餓受凍的情況基本上消失殆盡了。國家糧食保障體系的建立,從根本上打破了世家抱團取暖。
由至上而下的官府承擔救災重任,不僅可以有效的謀篇佈局,還能增加官府的信譽。
在世家政治時代,抗險救災的主流群體是世家。官府並沒有建立糧食安全保障,遇到險情也只是簡單粗暴的免除稅賦。
劉正在會上告訴荀彧等人,由國家主導的糧食安全保障,是實施分家制度的根本前提。世家的庶出子弟,為什麼願意忍受嫡脈的打壓和剝削?歸根結底只不過是為了在災荒時節獲得有限的資源。
世家嫡脈掌控資源,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家族成員們,在災年獲得生存的權力。
資源總是不夠用的,人的私心決定了嫡庶之爭的慘烈。誰主持災年資源分配,誰就可以一言決定家族成員的生死。
嫡庶失序,其實就是世家內部的資源分配模式失控。雖然說仍舊由嫡脈掌握分配權,但是卻在嫡庶認定環節上出了問題。
嫡非嫡,庶非庶。手足相殘的悲劇愈演愈烈。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對世家凝聚力最殘酷的摧殘。
田地畝產的增加,小家小戶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這就意味著庶出子弟,有能力養活自己。
生命得到保障的庶出子弟,還有必要向嫡脈子弟卑躬屈膝嗎?
答案是否定的。這就是為什麼世家的庶出子弟很難出人才,一旦出人才就意味著分家。
世家的分支,大多數是由庶出優秀子弟拼出來的。嫡脈無法掌控的庶出分支。為了鞏固家族傳承,就只能捏著鼻子承認庶子分家獨立的權利。
“文若,為什麼世家要等到庶出子弟與家族決裂之後,才被動的分家析產呢?”郭嘉問道。
“還不是為了確保庶出子弟的絕對生存能力。”荀彧回答說:“分家就意味著斬斷經濟上的聯絡。庶出子弟一旦離開,就得全權承擔養家餬口的重任。”
責任與義務直接掛鉤,庶出子弟沒有底蘊,很難帶著追隨者抵禦生活的風險。官府又沒有統一的糧食安全保障,分家就相當於放棄庶出子弟生存的權利。
隨著經濟的發展,小家的單獨生存能力大幅度提升。這嚴重的衝擊了傳統的世家制度。當小家不再依賴主家的資源支援,對主家的忠誠度就會大幅下降。
分家是歷史的必然。可是大型災害的爆發,會讓無數的小家陷入絕境。由於小家的底蘊各不相同,也導致了百姓承擔風險的能力天差地別。
每逸災年的到來,實力雄厚的小家,在確保自家相對生活質量的前提之下,會有限的展開賑濟。傳統的世家嫡脈,會為了家族成員的生計殫精竭慮。
可是分家之後的殷實之家,在賑濟受災群體方面,就會有所保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