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勸道:“徐大人可要想清楚了,帝國不是琅琊王氏。你若是拒絕的話,將會被徹底的淘汰出局。從此洪荒大陸的徐氏,將失去出頭之日。”
徐庶冷笑道:“我徐氏傳承億萬年,英傑無數。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也不少。”
劉正平靜的說道:“徐氏的確不缺人傑,多你一個倒是不多。然而少你一個嘛,就意味著你沒有辦法成為徐氏的傳承核心。這樣一來,即便是徐氏發展得再好,跟你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徐庶很糾結,儘管王元姬為了給別人騰位置算計了他,可是他依舊願意做一隻忠實的舔狗,哪怕是粉身碎骨,也不改初心。
劉正明白徐庶的心思,於是就說道:“做舔狗沒有出路,給不了女人安全感,人家肯定會去找別人。王元姬當初就是桃花村的侍女,如今卻成了執掌琅琊王氏的女帝。而你當初作為桃花村主簿,如今卻成了階下囚。即便是人家願意給你甜頭,你也沒有能力驅趕她身邊的那些蒼蠅。”
徐庶反駁說:“陛下當年所取得的成就,都離不開女子的幫助。我培養出了元姬女帝,難道還不足以立足嗎?”
劉正嘆道:“作為謀士,你沒有做到謀己,勉強的算作一流謀士。作為男人,你連跟元姬女帝身邊的蒼蠅平等對話的資格都沒有,從這一點看,不管你再怎麼暖男,都是不入流。”
徐庶很不服氣,當年劉正心血來潮親自下廚,只為身為侍女的王元姬做了一頓飯,就感動了琅琊王氏的天之驕女,從而兵不血刃的收服五姓之一。
即便是司馬懿謀朝篡位,琅琊王氏依舊沒有背叛帝國,甚至拒絕跟晉國做表面文章。
再看徐庶本人,一輩子為王元姬出謀劃策,只不過是在最後關頭不知進退,結果就惹下了暗無天日的牢獄之災。
徐庶吼道:“陛下,我不服!”
劉正嘆道:“世人最刻骨銘心的事情,永遠都是小機率事件。就拿元姬女帝的事情來說,我只替她做了一頓飯,她當然會記憶猶新,這一感動就是一輩子。反觀你,你為她做的一切,她都習以為常了。那麼問題來了,當你無法按照她的意志讓出位置,這就給她造成了強烈的心理落差。這樣一來,她不會記得你的好處,而是把你唯一的錯漏牢記於心。你身自己可以想象一下,在王元姬的心中,我留給她的印象,就是那頓感動一生的飯;而你留給她的東西,卻只有戀棧權位的不識抬舉。同樣是記憶,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結果。有的人一生做了一輩子的壞子,僅在最後關頭做了一件好事,也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反而是那些做了一輩子好事的人,偶爾的行差踏錯,結果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徐庶問道:“為什麼世人總是苛責好人?”
劉正回答說:“世人最大的特性,就是寬以律己,嚴於待人。任何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都可以找到無數名正言順的理由進行開脫;若是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那就不可饒恕了。”
劉正的話,徐庶也能感同身受。
從王元姬的角度來說,不管徐庶的能力有多強,也不管他有多麼的忠誠。只要他擋了別人升官發財的道路,那就不可饒恕。
王元姬處置徐庶的手段,劉正覺得很正常。畢竟帝國處置權臣,從來都不會考慮權臣究竟有沒有造反的心思,而是以目標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基準點。
說白了就是一個不具備造反能力的人,哪怕是口花花再厲害,上位者也會一笑而過,還可以落得個廣開言路的賢名。對於擁有造反能力的權臣,哪怕是流言蜚語,上位者也會當真,甚至是安排針對力量進行牽制警戒,一不小心就會擦槍走火,造成內訌。
徐庶問道:“為什麼上位者總會猜忌得力干將呢?”
王元姬笑道:“這個問題我倒是可以回答你。權臣所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以權臣為核心的利益集團。因而當該利益集團膨脹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擠壓其他利益集團的生存空間,甚至是皇室的生存空間。權臣利益集團從上到下把控著勢力的命脈,是最辛苦的實幹家,那麼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就無可厚非了。可是作為一方勢力,倘若長時間原地踏步,也就意味著權臣利益集團的收益固化。可是權臣利益集團對利益的追求並不會止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會考慮功名但在馬上取,這是合情合理的分蛋糕。可是這種決定勢力命運的戰爭,總是屈指可數的存在。以戰爭為導向的利益分配,也只有一次機會。那麼在漫長的和平年代,利益重組的重心將不在皇室手中,而是由權臣利益集團為主導的和平分配模式。”
由於戰爭的遠離,皇室的領導核心地位,會被權臣利益集團無限的壓制。
徐庶辯解說:“我所制定的政策,都符合琅琊王氏的長遠利益,我可是一點私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