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青頂著熊貓眼跟趙光商議對策。
“劉正那小子,怎麼發起狠來都不帶給咱們留面子的。”李丹青吐槽說。
趙光忙解釋說:“當年他就比咱們兩個強,大漢帝國成立之後,又第一時間去找張勁拼命。我聽說那小子已經窺探到了道仙的門檻。”
“我們兩個九階氣仙,的確是弱了一些。只不過這逐鹿戰場是咱們歷練的場所,就這樣拱手認輸可不好。”李丹青嘆道。
“中原咱們是守不住了,準備南下壽春,找機會南渡,以金陵為新的戰場。”趙光勸道。
李丹青同意了趙光的建議,派人傳詔岳飛,退守壽春。
岳飛堅守官渡,不願意不戰而退。
李丹青無奈,只得派出十二路使者,直接傳詔給官渡方面的守軍將領。
那些將領早就被嚇壞了,根本就不想打。一接到退兵的詔書,就開始準備撤退的事宜了。
他們怕岳飛阻攔,直到大軍起程之後,才通知中軍大帳。
岳飛接到了十二位軍中大將的通知以後,才知道大勢已去。迫於無奈,他只得隨軍撤退。
劉正順利的拿下了官渡,進駐了許昌。
唐宋帝國的主力南下之後,趁著周瑜牽制陸遜的功夫,一舉攻佔了金陵。
東吳大帝孫權自盡,唐宋帝國南渡成功。
南方的世家不接受唐宋帝國的統治,紛紛鬧了起來。
趙光為了安撫南方世家,直接把唐宋帝國改名為大明帝國。同時還設定了兩套朝廷的制度。
也就是說原本唐宋帝國的官員,品階和職務完全保留。新加入的金陵朝官,依舊把握著地方實權和絕對話語權。
大明帝國和兩套朝廷制度,使得李丹青和趙光順利的在長江以南站穩了腳跟。
柴桑的陸遜,就變成了無根的浮萍。
陸績親自趕到柴桑勸降。
“為什麼?”陸遜問道。
“陸家在金陵,東吳帝國已經亡了,陸家沒有必要陪葬。”陸績解釋說。
陸遜帶著柴桑,江夏,長沙,桂陽四郡投靠大明帝國,使得李丹青擁有的兵力達到了2000萬。
李丹青將大軍編成了四路,又稱大明帝國的中興四將。
柴桑陸遜,統兵500萬,對陣漢軍周瑜的800萬大軍。
金陵李煜,統兵500萬,拱衛大明帝國的中樞。
壽春岳飛,統兵500萬,對陣許昌的1500萬漢軍。
彭城蘇烈,統兵五百萬,對陣霍去病和王翦的1200萬大軍。
漢軍的實力,幾乎是明軍的兩倍。
許昌漢軍,成了戰場上的戰略威懾力量。
賈詡抵達許昌之後,立即建議劉正,在許昌成立醫療衛生計劃。